论文精选

馆藏文物/ COLLECTION
参观服务/ VISITING SERVICE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16:00停止入馆
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
馆址:辽宁省本溪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预约电话:
024-46854706

关于中国抗战八年和十四年的一点思考

2020-03-17 15:39来源:东北抗联浏览:

  关于中国抗战八年和十四年的一点思考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由于各种原因,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经历的时间在认识上不尽统一。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说法:一是1931年说,从1931年算起,即中国进行了十四年抗战;二是1937年说,从1937年算起,即中国进行了八年抗战。这里既有思想认识和宣传报道不尽统一的问题,又有口语习惯说法和文字表达不够严谨的问题,则需要在宣传报道和党史、军史研究及有关展览中,进一步统一口径,以免产生误解。

  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要把有关概念区别清楚。由于概念不同,不仅内涵不同,而且外延也是有区别的。其中, 关于抗战与局部抗战、全国抗战的概念也不能混为一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如概括地称为中国抗战,应包括中国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大的阶段,应是十四年抗战,而不是八年抗战。中国局部抗战,是指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主要是包括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军队的中国军民抗战。全国抗战主要指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全国抗战,亦称为全民族抗战。人们习惯地称作“八年抗战”,实际上是指全国抗战,或称全民族抗战。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的“他坚持抗战八年多”,就是如此。大量的事实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实事求是的。这一观点,从2017年起在中小学生教材中得以落实,是非常必要的。将有利于全面完整地反映中国抗战史,凸现以东北抗联为主力军的东北抗日军民14年艰苦卓绝斗争的重要贡献;有利于准确研究和把握国共两党的抗战表现,理直气壮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确立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彰现中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东方主战场作用;有利于坚持唯物史观,资政育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抗战精神。

  目前,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党史军史界,尤其在大量新闻媒体报道中,可以说不乏其例,甚至在长期从事研究的同仁中,经常听到一种说法,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开始。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是不够严谨和准确的,也是没有文献资料根据的。全面抗战与全国抗战,一字之差,不仅概念不同,而且内涵相差甚远。

  全国抗战,是相对于局部抗战而言的,是从地理范畴上进行区分的,指抗战的地域不同。1931年至1937年的中国抗战主要是在包括东北和华北、华中部分地区的中国局部地区进行的,而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抗战则是在全国范围展开的。“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毛泽东选集》,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2页。)时隔4个月即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后,仍“是处在从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时期中。片面抗战已无力持久,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毛泽东选集》,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89页)据此,1937年7月开始的抗战是全国抗战亦称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而不能认为是全面抗战开始。

  全面抗战是相对于片面抗战而言的,根本的区别是指参加抗战的成份不同,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共两党抗战的政治路线问题。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而国民党则是主张和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军队和依赖外援,以取得抗战胜利的片面抗战路线。是否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一场人民战争,则是国共两党两条抗战路线的焦点。

  然而,如果以1931年作为抗日战时期的开端,那与此相衔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下限就相应地由1937年改为1931年,则是不可取的。说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算起是必须的,但抗日战争时期应从1937年7月算起。众所周知,1931年至1937年,虽然在东北和华北、华中部分地区进行着抗日战争,并在东北地区中日民族矛盾已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从全国范围来讲,毕竟还是局部的,而作为中国两股最大政治力量的国共两党主要进行的是“围剿”反“围剿”的阶级斗争。中日民族矛盾从1931年开始,逐步于1935年华北事变后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开始了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向抗日战争时期的过渡。从总体来看,1931年至1937年我党我军进行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因此,要求改变抗日战争时期的上限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下限的说法,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同时需要指出,别的战争与战争时期也有类似的情况。如解放战争时期开始于1945年9月,结束于1949年9月,10月1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而解放战争则开始于1946年6月,结束于1950年6月。但无论是解放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是4年。因此,只有把有关概念分清,才能准确地反映中国抗战从何年算起和共进行了多少年的问题。否则,就难以判定哪种说法的正确或错误。

  关于中国抗战14年与8年的称谓,本是一个事实问题,不难理解。但至今仍有人,甚至个别资深专业研究工作者,否定中国抗战14年的概念,而坚持中国抗战只有8年的说法。其理由是,以当时执政的国民政府何时对日宣战和声明作为界定标准。按照这一逻辑,当时中国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即1941年12月9日。据此,中国抗战就只有4年,连8年也不是,这一表述是难以接受的。照此逻辑,退一步讲,即使是8年,也不是1937年7月7日开始的,而是8月14日。众所周知,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推动和日本帝国主义打到上海、直接威胁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形势下,即淞沪会战的第二天,国民政府才于1937年8月14日发表了《自卫抗战(暴)声明书》。据此,中国8年抗战,开始于此时。

  其中,不言而喻的,是关于国家何时抗战的认知标准不同。是以形式上代表中国、而实际上蒋介石国民党控制的国民政府,还是以共产党和人民抗战的主张与行动为标准,是得出不同结论的关键因素所在。众所周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控制下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执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即反共第一、抗日第二,实际上的对日不抵抗政策,一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被迫放弃了这一政策。与此相反,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代表全国人民利益迫切要求抗日的中国共产党连续发表宣言和声明,旗帜鲜明地进行抗战。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占领满洲宣言》。从9月20日至1932年4月,中共中央和中华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连续发表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和《对日战争宣言》等多份文件。同时,中国共产党号召、推动和影响下的东北义勇军一度达到50余万人,活动范围达100余县,并进行了著名的江桥抗战等。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至1937年10月,发展到11个军,进行了难以统计的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的反日大“讨伐”作战。在此期间,国民党军广大前线爱国官兵,也相继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和绥远抗战。这难道仅是像某位台湾国民党大佬说的是一般的抗战活动,而不能称为中国抗战吗?尽管中日双方对于战争的性质和事实认知不同,但日方关于战争的时间问题也是不回避的,与中方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稍有不同的是,日方以年头计算,称日中战争史15年;而中方按周年计算,是中国抗战14年。

  据此,仍有人质疑,既然中国抗战8年改称14年,还可称为50年,甚至是70年。其理由是: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1894年进行了甲午中日战争。如果仅就一般意义上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蓄谋已久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抗战的连续性来说,是有道理的。但作为一个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不仅看其主要矛盾和任务有别,还要视一场战争或战役的上限和下限之间,其过程是否间断。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战概念由8年定为14年,不仅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而且作为一场战争的进程始终没有中断,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是立得住脚的。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终点:一些非常权威人士和领袖著作的注释,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口头宣布投降,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结束的下限,是不准确的,因为战争实际上没有完全结束。而9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签字投降,才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日。据此,抗日战争时期的终点,即抗日战争的下限:不是8月15日,而是9月2日。

  其历史原因是:1949年12月23日,中国政务院曾规定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出通告,改变了原来的规定,指出:“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八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举行纪念。”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庄严决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敌人最后签字投降日的第二天作为胜利一方纪念日,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前一天,则是抗战的结束日,是不言而喻的。

  【军事科学院原军史所抗战组长 研究员 岳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