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

馆藏文物/ COLLECTION
参观服务/ VISITING SERVICE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16:00停止入馆
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
馆址:辽宁省本溪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预约电话:
024-46854706

杨靖宇早期游击战术的形成及影响

2020-03-17 15:24来源:东北抗联浏览:

  杨靖宇早期游击战术的形成及影响

  张鹏一

  摘要: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人们对他的了解、推崇和敬仰更多来自于其英勇无畏、捐躯殉国的英雄壮举,而对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高超的游击战术知之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代名将和英烈形象的完整性。本文试就杨靖宇早期游击战术的形成及影响,来追溯和探究其抗日斗争史,以期比较全面地再现和宣传爱国名将的英雄业绩,让其崇高的爱国思想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杨靖宇 早期游击战术 形成 影响

  作为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名字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屈服于外族侵略和誓死捍卫国家主权与独立的代名词。追溯杨靖宇的抗日斗争史,其威名最早来自于他到南满巡视工作并建立南满游击队后,以极大的勇气、坚韧的意志、过人的谋略和灵活的战术率领游击队所取得的非凡战绩。而他的美名、英名,则来自于他面对艰苦环境不动摇,面对凶残敌人不屈服,面对生死考验不退却,直至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捐躯殉国的英雄壮举。应该说,人们对杨靖宇的推崇和敬仰主要是源于其崇高的爱国情怀、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凛然的英雄气概,而对其在对敌斗争中所具有和表现出的杰出军事谋略以及灵活机动的山地游击战术却知之甚少。其实,杨靖宇的真名——“马尚德”不为大多数人知晓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杨靖宇”已成为杰出军事指挥家与著名抗日英烈的合成词。因此,本文试就杨靖宇早期游击战术的形成及其影响,来追溯和探究一代抗日名将的抗战英雄史,以期让杨靖宇以更加完整、丰满和夺目的形象为世人所熟知、敬仰和学习。

  一、早期从事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为杨靖宇开展游击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杨靖宇在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及开封读书期间,就曾组织抗议五卅惨案、声援上海爱国工人和学生的反帝斗争,以后又发动同学深入农村进行反帝爱国政治宣传,开展响应和支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斗争。随着学生运动和革命斗争的持续开展,1926年10月,他毅然辍学回家乡河南确山县配合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4月,已被推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执行协会委员长的杨靖宇,指挥全县农民武装4万余人攻打县城,他沉着、敏捷、坚毅地组织队伍活捉了反动县长王少渠,歼灭反动武装200余人,取得了河南最早的农民暴动的胜利,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领导才能。同年6月,杨靖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1月与李鸣歧、虞松如等组织农民军60余人举行刘店武装暴动,激战中通过喊话劝降使敌团部士兵纷纷交枪投降,恶霸劣绅李广化仓皇逃窜,暴动再次取得了胜利。1928年春,杨靖宇以豫南特委委员的身份,从事扩大农民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经常乔装打扮走街串巷秘密开展活动,并如饥似渴地阅读和研究《孙子兵法》,其中计、战、谋、攻等军事思想对他以后从事抗日武装斗争,掌握和运用游击战略、战术起到了很大影响。

  在白色恐怖的豫南地区秘密开展工作,杨靖宇遇事总是沉着冷静,巧妙应对。1928年7月,杨靖宇任新县县委书记后,敌人开始对他进行四处缉捕。为便于工作,他将自己的名字马尚德改为张贯一,张是随母姓,“贯一”为革命到底、“一以贯之”。一次,杨靖宇到河南省立第三师范召集校内党团活动分子秘密会议,被带着马队的一名西北军骑兵连长发现,当被问:“你们这些学生是在那里开会吧,可不要干共产党,那个搞不得!”时,大家顿时异常紧张。而杨靖宇却很沉着镇定,并欠起身摆着手向那位连长说:“你可真会开玩笑,我们是星期六没事出来转转,顺便坐下来闲聊天,谁知道共产党是啥样呢?”那个连长没看出破绽,领着人马进城去了,会议顺利地开到了傍晚才散去。1929年3月,杨靖宇去县委交通员吴绍堂家接头, 不料正碰上几个便衣侦探在吴家搜查。杨靖宇急中生智,假扮上门要帐先生从容应对周旋,尽管探子将他带走审问,但由于他胆大心细,巧妙应付,敌人拿他没有办法,最后取保获释,在敌人眼皮底下脱离了危险。

  1929年8月,杨靖宇被中共中央派到东北工作,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他在西露天矿以一名矿工的身份与工人们接触,通过“拜把子”、组织兄弟团、识字班等形式,把矿工们组织紧紧团结起来。这一期间,杨靖宇采取了高明的斗争策略,不是急于组织工会并开展政治斗争,而是先从经济斗争入手,联络和组织工人反对日本矿主裁减人员、加长工作时间、加重劳动强度,并适时组织罢工斗争,使当地党组织和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壮大。这期间,杨靖宇曾两次被捕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正气凛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所从事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派往哈尔滨接替原东北反日总会会长冯仲云职务,并兼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并兼任省委候补委员。在1932年春夏之交百年不遇的水灾面前,他成功组织党团员带领工人取得了“反饥饿、争生存”斗争的胜利。在极其危险的地下工作中,杨靖宇凭着自己的智慧、谋略和斗争经验,一次次躲过密探、特务的盘查和跟踪,总是机智果敢、从容不迫地完成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任务。

  从轰轰烈烈地组织乡村的农民暴动,到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组织工人罢工斗争,杨靖宇在严酷的斗争环境和复杂的斗争形势中经受了锻炼,其革命胆识、斗争策略和对敌经验都有了质的提升,为他日后从事抗日武装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南满游击队四次反“围剿”胜利,标志着杨靖宇早期游击战术的初步形成。

  “九·一八”事变后,大规模的义勇军反抗运动风起云涌,一度发展到50余万人,但到1932年底逐渐呈现衰败之势。当时,中共满洲省委曾派出一批得力党员干部到各地义勇军开展武装斗争,并在南满、北满、吉东、东满广大农村建立党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1932年9月,杨靖宇任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由抓城市抗日转为集中力量抓士兵运动及建立抗日武装工作。11月中旬,杨靖宇到南满巡视工作,在磐石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接连打了老爷岭、庙岭两次从未有过的漂亮仗,极大地鼓舞了官兵和群众的抗日斗志,也使日伪当局感到了极大的恐慌。从1933年1月起,大批日伪军开始对杨靖宇领导的磐石南满游击队进行军事“围剿”。在四个多月的反“围剿”斗争中,杨靖宇运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指挥游击队击毙日伪军130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避重就轻,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1933年1月29日,日军及驻烟筒山的“东江好”、驻吉昌子镇的毛作彬反动武装400余人,进攻南满游击根据地玻璃河套。第二天,驻扎在大坑的游击队受到敌军千余人的围攻,杨靖宇指挥部队与从北面扑来的“东江好”部六七百人展开战斗。游击队员一边反击,一边发动政治攻势,高喊“士兵不打士兵”、“劳苦兄弟联合起来,去打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使敌人节节败退。同时,“毛团”本部及所辖的“四季好”共约300人由南向游击队阵地猛攻,也遭到迎头痛击。激战正酣时,杨靖宇率小部队绕到敌人侧翼包围了退到三棚砬子的“东江好”,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多人后落荒逃走。不多时,从西面和西南方向来的敌人也向游击队进攻,游击队占据有利地形沉着应战,战到傍晚迫使敌人退兵。此次战斗,敌军死伤20余人,损耗弹药无数,而游击队只牺牲1人,伤1名,敌人的第一次“围剿”宣告失败。

  敌进我退,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1933年2月27日,由日军督战指挥的“东江好”、“毛团”700余人向驻扎在砖庙子的游击队进攻。为避敌锋芒,占据有利地形,杨靖宇指挥队伍有计划地退至浅草沟山巅,趁敌不备展开猛烈射击,敌人屡次冲锋都被英勇的游击队击退。作战时,战士们又高唱革命歌曲,向“毛团”士兵喊话,高呼“弟兄不打弟兄”、“拖枪哗变过来”等口号,用以动摇瓦解满军。此次战斗历经三小时,击毙敌军12人,伤10人。不久,日伪当局将战败的“东江好”缴械,“毛团”迫于形势开始倒戈反日,极大地扩展了南满游击队的政治影响。

  化整为零,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1933年3月底,经过两次失败的敌人调动日军守备队向南满游击队发动进攻。敌人此次携带大炮、机关枪自磐石、小城子出发,向驻在杨宝顶子的游击队包抄过来。杨靖宇当即指挥部队散开呈狭长阵线迎战。敌人在两门大炮、四五挺机关枪的掩护下,多次向阵地发起进攻。由于游击队在暗处,敌人在明处,战线又狭长,敌人占不到便宜,从下午1时战到夜幕降临,敌人丢下十几具尸体狼狈溃退,而游击队员无一伤亡,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再次宣告失败。

  设伏阻击,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1933年4月底,敌军派出大股部队又向南满游击队进攻。敌人从小城子出发,动用三门迫击炮、七、八挺机关枪向游击队驻地萝卜地包围过来。杨靖宇得到消息后,迅即指挥部队转移到大泉眼地方设伏。中午时分,敌军进入伏击圈,杨靖宇一声令下,游击队员一齐开火,敌人仓促架起迫击炮、机关枪盲目射击。这时,杨靖宇派出部分马队抄袭敌人后路,并设伏堵击逃窜之敌。敌人正面进攻受阻,又遭到背面围攻,便急速集合夺路便逃,遭到事先埋伏好的游击队小股部队迎头痛击。这次战斗毙敌10余人,伤敌20余人,游击队毫无损伤。至此,敌人的第四次反“围剿”又以失败而告终。

  四次反“围剿”胜利后,杨靖宇的游击战已延伸到东起鸭绿江,南至凤凰城,西至抚顺近郊,北临吉林、敦化的广大区域。游击战的不断胜利使杨靖宇的威名远扬,当时的巴黎《救国时报》称“杨靖宇是东三省第一个进行游击战术的人”。

  三、杨靖宇日臻完善的山地游击战术,为全国抗日游击战提供了重要经验。

  1938年以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镇压,东北战场上敌强我弱的的态势进一步恶化,东北抗联的斗争进入了最为艰苦的阶段。面对新的游击环境和斗争形势,杨靖宇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在残酷斗争实践中总结并广泛应用的游击战术,使抗联第一路军在艰难困境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军事胜利,并为东北抗联的其他各路军广泛借鉴和应用,形成了当时与关内抗战遥相呼应而又独具东北特色的山地游击战术,为全国抗日游击战提供了重要经验。

  杨靖宇游击战术的指导思想是:“避强攻弱,乘隙伺虚,让避大敌,保存自己”;军事原则是“埋伏、夜袭、阻击、急袭”;战略战术是:“四快”、“四不打”,即“快集中、快分散、快打、快走”,以及“情况不明不打,准备不好不打,没有把握不打,硬仗不打。” 抗联一军的战士当时还把杨靖宇指挥部队总结为“三大绝招”,即“远途奔袭 、半路伏击、化装袭击。” 在具体实战中,又根据实际情况体现出灵活多变的游击特点。

  一是小股诱惑,集中打击。1938年5月,中共南满省委与抗联第一路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在辑安老岭山区五道沟召开,研究交流了游击战争的经验,提出“在坚持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游击战争中,保存实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策略方针。6月6日,杨靖宇、魏拯民决定采取伏击战术消灭号称“满洲剿匪之花”的伪军索景清部,魏拯民率领二军教导团300余人先行攻入蚊子沟敌人据点,将20余名伪警察缴械。索旅闻讯后,派1个营向蚊子沟扑来。6月10日晚,杨靖宇率主力400余人伺机伏击来援之敌。6月12日晨,索旅140余人进入伏击圈,杨靖宇一声令下,向敌人展开猛烈进攻,只用十几分钟就毙敌30 多人,其余80多人被俘,缴获步枪100余支及一些军需品。

  二是分区作战,灵活御敌。1939年1月,杨靖宇率第一路军司令部直属部队警卫旅、少年铁血队和三师部分队伍来到桦甸大柳树河子时,日军菊池部队及伪靖安军约500人从濛江那尔轰赶来,企图堵截抗联部队。18日夜晚,敌人搭起12座帐篷及篝火宿营,准备次日搜寻杨靖宇部队。面对这股来敌,杨靖宇当夜做好战斗部署,准备利用敌人远道而来放心睡觉之机,给敌人来个措手不及。他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夜袭突击队,分12组每组10人,兵分两路向敌人的火堆摸去。夜半战斗打响,敌人还在睡梦中被打得狼狈逃窜,100多日伪军被击毙击伤,缴获机关枪1挺,步枪10余支及大批军需品。次日晨,杨靖宇料定敌人飞机还会来侦察,组织十几挺机枪隐蔽在树丛里,待敌机低空侦察时一齐开火,一架飞机被击中起火掉进松花江,创下了抗联游击战史上的奇迹。

  三是诱敌深入,半路袭击。1938年6月,伪满军索旅派出32团一个营兵力赶到辑安县蚊子沟,追剿抗联二军教导旅和二师一部。杨靖宇得知后率部在家什房子沟口设伏,并派小股部队截获索旅的给养车,故意放走2人以调动敌人。6月12日,住蚊子沟围子的敌营120人果然出动,待敌到达埋伏圈后,杨靖宇一声令下,十几挺机枪猛烈开火,一军战士冲向敌人展开肉搏战,不到一个小时毙伤敌人30多人,俘虏80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7月末至8月初,索旅教导骑兵队和步兵33团350余人开始反扑,杨靖宇得知敌人正在庙岭休整待发,便率部450人占据制高点设伏,待敌进入埋伏线后指挥20多挺机枪和400多支步枪一齐射击,日本指导官骑兵中尉西田重隆和步兵上尉高冈武治被击毙,毙伤日伪军60多人,俘虏30多人,以及大量军需品,号称“满洲剿匪之花”伪满军索旅全部被歼。

  杨靖宇早期游击战术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整个中华民族抗战的大背景分不开的,特别是与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的军事思想和斗争策略分不开的,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术在东北抗日战场的实际结合和灵活运用。韩光同志回忆当年参加东北抗日游击战时,曾经得到一本从中央苏区传来的关于朱德、毛泽东领导红军开展游击战争的小册子,在他以中共满洲党、团省委特派员身份到各地巡视工作时,看到杨靖宇、赵尚志等抗日游击队领导人都把这本小册子带在身边。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称由杨靖宇主要创建的长白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号召以长白山和其他根据地为榜样,必须到一切处于敌后的山岳地带去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起根据地。同时,还指出:“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重要表述是对杨靖宇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东北抗联的充分肯定,其经典的游击战术、不朽的抗战功绩将永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光辉史册,激励华夏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资料:

  1、《杨靖宇传》 赵俊清 著;

  2、《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孙继英 周兴 宋世章 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

  3、《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霍辽原 著 2005年版;

  4、《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 尚金州 著2010年版;

  5、《韩光党史工作文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年版;

  6、《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单位: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