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三师师长:张镇华
发布时间:2025-07-18 14:23
来源:东北抗联
浏览次数:

张镇华,原名张德林。1909年4月18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一户农民家庭。4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张镇华便由大哥大嫂抚养长大供他读书。1922年,张镇华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宁安县吉林省立第四中学。在这里,他不仅接触到《新青年》《晨光报》等进步书刊,更是在进步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1928年,年满19岁的张镇华和6名同窗好友一同北上哈尔滨,投奔东北军第十八旅,没多久就从一名普通士兵升为班长,并被选送到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步兵科深造。1930年从讲武堂毕业后,他回到哈尔滨任东北边防军步兵第十六团少校团副。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离开旧军队,回到家乡宁安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和武装抗日的工作。
1932年,张镇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宁安中心县委委员,主要负责兵运工作。11月,他受党组织委派到穆棱县宣传发动群众组建游击队。短短2个多月,他便建立起一支1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并担任参谋长一职。
穆棱游击队在中共穆棱县委和张镇华的领导下,积极进行反日救国活动,进行了有影响的战斗十多次,如缴械三道崴子金矿伪矿警队、袭击伪森林警察小队、截击日军运输队、夜袭治安队等等,打击了日伪军的威风,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
1934年2月,游击队编入新成立的绥宁反日同盟军。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后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张镇华先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部教导队教官、一师参谋长、警卫旅政治部主任、二师副师长、三师师长等职务,参加了第五军的大小盘道、前刁翎、苇子沟和攻打依兰县城等战斗。
1937年春,为策反宁安县三道河子伪森林警察队,张镇华不畏艰险,亲自深入到警察大队和大队长李文彬接触。在他耐心的说服教育下,李文彬终于打消了顾虑,于1937年7月12日率部起义,加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改编为第五军警卫旅,李文彬任旅长,张镇华任旅政治部主任。
1938年4月,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开辟游击新区,东北抗联第二路军主力部队向五常、舒兰西征。此时担任第五军二师副师长的张镇华,率部一路征战,在攻占楼山镇后遭到日伪军重兵围堵,不得不分散活动,部队损失严重。
1939年秋,张镇华被任命为第五军第三师师长,坚持在富锦、宝清地区与日伪军作战。
1940年2月7日,张镇华率20多人的小分队活动时,突遭日伪军伏击。激烈战斗后,战士们大多牺牲,张镇华和6位女战士身负重伤不幸被俘。1940年4月,日军在长期严刑审讯一无所获后,将张镇华残忍杀害于佳木斯监狱,年仅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