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资料

馆藏文物/ COLLECTION
参观服务/ VISITING SERVICE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16:00停止入馆
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
馆址:辽宁省本溪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预约电话:
024-46854706

赤胆军魂铸造传奇人生——追忆东北抗日联军将

2020-03-17 16:21来源:东北抗联浏览:

  赤胆军魂铸造传奇人生——追忆东北抗日联军将领王效明

  《父辈的抗联》系列访谈之:访抗联将士后代王民

  赤胆军魂铸造传奇人生

  ——追忆东北抗日联军将领王效明

  新华网消息(记者韩松豫)他出身东北军,曾在少帅张学良麾下学习;“9•18”事变后他身背国仇家恨“卧底”伪满皇宫,伺机绑架溥仪;他投身抗联14载,与金日成做过战友,立下战功无数,曾誓言“不破日寇誓不婚”。他就是开国少将王效明。

  东北军军校高材生 卧底密谋绑溥仪

  1909年,王效明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幼时家境贫寒,但敏而好学,15岁考入公费的沈阳兵工学校学习机械。1927年毕业后又考入沈阳陆军军士教导队,翌年转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东北陆军讲武堂1906年建于盛京奉天府,又称奉天讲武堂,与天津讲武堂、昆明讲武堂并称当时的三大“讲武堂”。在陆军讲武堂期间,年少的王效明曾在少帅张学良麾下学习,是军校高材生。

  深知机会得来不易的王效明,学习极为刻苦。上课之余,他还如饥似渴的阅读各类书籍,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和当时很多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样,王效明对共产主义的主张有了初步的认识。1930年毕业后,分配到驻哈尔滨的东北军第18旅第76团,任准尉见习军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9月18日当天,王效明在沈阳的父母双双被日本人炸死。背负国仇家恨的王效明自此立下“不当亡国奴”的誓言。他在东北军内部与志同道合的青年军官一起成立了“反日救国小组”,自发开展抗日活动。1932年,日本策动建立伪满洲国,并为溥仪组建禁卫步兵团。“9•18”事变后,部分东北军将领降日,利用这个条件,王效明成功“卧底”进入禁卫步兵团。他计划做一件惊天大事——绑架伪满洲国执政溥仪。

  不久之后,机会来了。经过日本人的训练,新组建的禁卫步兵团调入新京(今长春),驻扎在掌管溥仪宫内事务的宫内府。此时的王效明已升任该团第三营副营长。利用这个身份,他秘密活动,暗中联络反日志士,准备绑架溥仪作人质,推翻伪满政权。不料,计划被敌人察觉,并开始抓捕王效明,幸而被他借机脱身。随后不得不返回哈尔滨。

  绑架溥仪的失败让王效明意识到,空有爱国热情无法真正成功,必须有周密的组织和正确的领导。返回哈尔滨后,他四处奔走,开始寻找共产党。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与中共满洲省委取得了联系。从此,王效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投身革命事业。

  然而革命道路是曲折的。1932年11月,由于内奸告密,王效明被日本宪兵逮捕。严刑拷打之下,他咬紧牙关,没有向敌人吐露半点组织的秘密。在狱中,王效明与难友组织起共产党小组,经常讨论国内外形势,秘密阅读共产主义著作。

  狱中的学习使他对共产主义有了更深刻地认识。狱牢之苦不仅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为革命献身的精神。1934年,经亲友多方营救,王效明被取保释放。刚离开敌人的牢笼,他便又踏上了寻找党组织的道路。

  投身革命入抗联 白山黑水立战功

  1935年2月,王效明穿过敌人的层层封锁,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吉林省宁安县,加入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8月,在宁安县北湖头山区的秘密营地里,经军长周保中、第2团政治委员高凤仪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这支队伍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王效明任军部参谋,成为了抗联队伍的一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关内军民抗战。第5军是抗联的主力部队,王效明随部队与日寇浴血奋战,参加、指挥大小战斗数百场。从1940年10月开始,为保存实力,部分抗联部队退入苏联境内。王效明率部队在伯力(哈巴罗夫斯克)附近的抗联训练地“北野营”整训,准备随时重返东北战场。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远东日寇也开始对抗日力量进行疯狂绞杀,并在东北各地散播“抗联已灭”的消息。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抗联派出多股小部队自苏联返回东北,展开游击作战,并大力宣传、组织群众,揭露敌人的欺骗伎俩。

  8月,王效明率50余人的小部队进入黑龙江省虎饶地区,用仅能吃12天的食品,进行了27天的强行军。部队不仅完成了侦察任务,还积极打击敌人。期间,王效明率部趁夜色摸进孟家岗一处屯垦区,炸毁了日军准备运往太平洋战场的一列兵车。当时,老百姓中悄悄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敌气森森日月昏,关东父老盼联军。一声爆炸山河动,处处争颂王效明。

  重情重义男儿汉 不破日寇誓不婚

  黑龙江省宝清县西部,有一座海拔500多米的小孤山,孤峰耸立,山势险峻。1938年3月,第5军第3师8团1连连长李海峰率领十几名战士,为阻止日伪对第5军密营的进攻,在小孤山一带展开阻击战,多次打退敌人。最终连长李海峰以下12人壮烈牺牲。抗联将士们将小孤山改名为“十二烈士山”,以纪念这些以身殉国的战友。

  为给烈士们报仇,反击日伪军的进攻。3月19日,王效明率部在大顶子山伏击“兴安军”。兴安军是日本人训练的伪满部队,其中有不少蒙古族士兵,擅长骑兵作战。王效明率部利用地形优势,成功展开伏击作战,毙伤敌人上百,缴获战马30余匹。

  1938年10月,第5军妇女团的8名官兵,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她们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仅有13岁。

  这其中就有组织上介绍给王效明的一位恋人。两人虽互有好感,战地的红花还来不及开放,就被敌人的炮火炸的粉碎。“不赶走日本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王效明的长子王民告诉记者,“后来父亲就发誓,不打败日本鬼子誓不完婚!”就这样,直到1945年东北解放以后,36岁的王效明才结婚。

  在抗联的日子里,王效明历任第5军军部参谋,第5军第2师参谋长,第3师政治部主任、第7军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并军特委常委、书记,抗联教导旅2营营长等职。王效明曾与金日成做过并肩作战的战友,在苏联学习期间,还曾获得苏联政府颁发的红旗勋章。

  抗联将领王效明之子王民访谈实录

  抗联将领王效明之子王民接受新华网采访,讲述父亲的戎马生涯。尹一航摄

  主持人: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庆祝胜利的时刻,我们仍然不能忘记属于我们那一段艰辛的历史,不能忘记挥洒热血的人们。作为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日联军为全民族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王效明将军就曾在这个长达14年的战场中战斗过。在抗联的这一段日子中,也许是王效明最难忘的一段日子,就是在这里,王效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胜利与崛起,也是在这里,诠释了老将军的戎马生涯。1991年,王效明将军在北京病逝,他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怀念和敬佩。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老将军之子王民先生,让他来为我们讲述父亲在抗联的那段难忘的日子。欢迎王民先生。

  王民:大家好,我是王民。

  主持人:您父亲本是军校高材生,是什么原因让他决定参加抗联,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王民:首先是国恨家仇,在9.18事变当天,爷爷奶奶被日本炸死了,这是家仇。国恨是不宣战就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侵占了自己的家乡,杀害了那么多的中国人。所以对日本侵略者父亲特别愤慨,一定要把日本人赶出去。他多次提到过不当亡国奴,因为他学过军事,所以知道要用武装来保卫自己的家乡、保卫自己的国家,用枪杆子把侵略者赶出去。

  主持人:王效明将军加入抗联后曾在哪几支部队战斗过?

  王民:1935年他在宁安参加抗日救国军,1936年改编成东北抗联第5军,后来在第5军的军部,一开始任参谋,之后任参谋处长、参谋长,之后在2师、3师都做过领导工作。重新整编以后转到抗联7军,他也是做参谋长,后来是政委。部队因为缩编改成2支队,他一开始是支队的政委,支队长牺牲以后他接任支队长,等于是支队长兼政委,主要是制定作战计划,带领部队真正作战。

  主持人:这14年中,您的父亲曾经指挥过多次战斗,战功赫赫,父亲对您说过哪几场战斗是他印象最深刻的吗?

  王民:在宝清东南角的小孤山曾经发生过一次战斗,他们牺牲了12个战友,这个山命名为十二烈士山。这12名战士为了保卫后面的密营,也就是部队的宿营地才牺牲的,我父亲他们当时在宿营地休息。12名战士牺牲以后,留下来一个副官跑回部队报信,父亲马上带着部队去,追了敌人三天三夜,一直追着打,后来又遇到协同部队,帮助他们一起消灭了这股日军,就是为了给战友报仇。他们一共遇上了3支友军部队,因为当时部队人员都不是特别多,日军的力量还是很强的,所以他们打得也是非常艰苦。父亲在作战中也负伤了,他右手食指被榴弹削掉了。

  主持人:从您的记忆中,父亲伤疤您什么时候留意到的?那时候您多大?

  王民:父亲的手指很明显短了一截,但不影响打枪,我经常拿着他的手看,感到特别好奇。后来我才明白战争是特别残酷的。

  主持人:父亲平常话多吗?

  王民:平常话不多。他原来在部队的外号叫“老太太”,因为他对战士非常好,很慈祥,经常帮助战士,比如行军打仗时帮助战士背东西、拿一些装备武器,甚至背着小战士走。到了宿营地,帮助大家缝衣服、挑泡、泡脚。因为战士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是自己的同胞,所以他对战友的感情特别深,大家也都特别尊重他,像一家人一样亲切。

  主持人:1942年,东北抗日联军南北两个野营合并,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您的父亲率队入苏到教导旅参加系统的军事政治训练,学习滑雪、驾驶、收发报、跳伞等,他和您讲过这段学习时光的故事吗?

  王民:除了这些他们还要学习军事理论、学习政治,学习列宁著作以及斯大林思想,还学习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还有当时共产党发出的声明、宣言等等,他们也学习。

  主持人:父亲有让您去学习这些吗?比如说读一些军事理论的书籍?

  王民:我因为从小就身体不好,所以对这些学的比较少,很惭愧。但是我喜欢学习历史。其实父亲不光是想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军人,而是想培养成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

  抗联将领王效明之子王民访谈实录

  我要评论

  2015年06月09日 08:31:48 来源:新华网

  抗联将领王效明之子王民。尹一航摄

  主持人:乱世之中出英雄,老一辈革命家们坚定的信念、无畏的精神可能是我们年轻一辈很难想象的,他们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胜利,经受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磨砺,但这一切都没有让他们放弃革命、放弃理想,您认为是什么支撑着和您父亲一样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永不言弃的信念?

  王民:父亲是旧军人出身,他毕业于东北沈阳讲武堂,在沈阳兵工学校上过学,1924年到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东北军。父亲上学时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看了许多进步书籍。 1931年9.18事变以后,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是要革命。1932年组建满洲国后溥仪上台,父亲被组织派去满洲国担任溥仪的侍卫,当时打进满洲国的恐怕只有他一个人。他的任务是秘密的把溥仪绑架到苏联去,但是计划被泄露导致失败。父亲逃出伪皇宫,来到了抗联部队,正式参加了抗联。

  主持人:在战士们眼里,王效明是英勇的将军,在人民眼里,王效明是民族的英雄,那么在您眼中父亲是什么样的?

  王民:他还是慈父,我们家里孩子比较多,虽然工作很忙,但他也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学习。除了关心家人,他从组建海军,一直到部队的建设,到组建中国海岸炮兵等,也付出了很多心血。

  主持人:从跟您的交谈当中,我感觉父亲是一个特别重感情的人。那父亲在母亲的眼里是什么样的人?

  王民:一个是伴侣,一个是战友,再一个就是兄长。因为父亲和母亲的年龄相差比较多,在战争期间,部队像父亲这样的干部是可以结婚的。在部队时,有很多领导也给他介绍很多女战士,父亲有钟意的女战士,但是后来牺牲了,就是八女投江的其中一个女战士,他也特别伤心。所以父亲就发誓,不打败日本鬼子他是不会结婚的。他是1945年东北解放以后才跟我妈妈结婚的。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父亲的一生?

  王民:我了解父亲并不是很多,父亲战斗的历史很多都是姐姐在整理,后来姐姐也去世了,我自己主动承担起来这个责任。父亲在抗联部队是一个传奇的军人。他是一个职业军人,15岁就离家闯荡,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穿军装了。他又用功,又想学习军事,后来就考入东北讲武堂。他的一生很传奇。从打入溥仪的伪皇宫、担任他的侍卫,到加入抗联打日本,又到参加苏军、解放东北,解放东北后,他加入解放军,还曾过江支援朝鲜,他当过炮兵,也当过海军……光是军装就穿了五六种。尽管他平时很低调,不愿意说这些事,但是我心目当中的父亲是个英雄。

  主持人:解放后父亲是怎样工作的?

  王民:他转业到了地方,是纪检干部。他对自己所在的单位的业务很感兴趣,也参与了很多工作,包括对中国武器装备的研发、制造等。他还担任过中国兵工学会的副理事长,曾经被任命为中国地面武器研究所所长。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发展壮大中国的武器装备。发展壮大武器装备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反侵略。以前很多武器装备都是靠进口,我们自己没有生产出来,直到六七十年代生产出来的型号还是比国际上落后很多。所以他始终不辞辛劳,经常到部队视察。父亲对武器装备非常熟悉,就像自己家里的孩子一样,尤其是地面武器。

  主持人:在您眼中,什么是抗联精神呢?

  王民:抗联精神就是坚韧不拔,抗战到底,为国为民,还是一个民族精神。最简单的一句就是不当亡国奴,这是最简单、最朴素的想法。

  主持人:在王民先生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王效明将军对于民族精神的那份执着坚守,也相信年轻一代的我们也会将这一份坚守传承下去。今天访谈就到这里,感谢王民先生。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