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资料

馆藏文物/ COLLECTION
参观服务/ VISITING SERVICE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16:00停止入馆
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
馆址:辽宁省本溪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预约电话:
024-46854706

异乡沙场征战苦 少年犹忆复国志——追忆东北抗

2020-03-17 16:24来源:东北抗联浏览:

异乡沙场征战苦 少年犹忆复国志——追忆东北抗联老战士李东光

  《父辈的抗联》系列访谈之:访抗联将士后代李健英

  异乡沙场征战苦 少年犹忆复国志

  ——追忆东北抗联老战士李东光

  李健英在新华网讲述父亲李东光的故事。尹一航 摄

  新华网消息(记者 张骄瀛)“我的父亲能够活到八十多岁已经很幸运了,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太多太多的战士,大多数都只有二十多岁、三十多岁。有的人别说后代了,连照片都没留下一张。那些烈士,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

  李健英一直认为自己的父亲李东光是幸运的,她说父亲能够活到祖国解放,能够活到八十多岁已是足够幸运。

  保家卫国 十三从军征

  李东光十三岁时亲眼看到东北抗联队伍打屯子里经过,却没有拿乡亲家一点东西。看惯了土匪抢粮打人那一套恶习的李东光打心底里认定了东北抗联是一支能打鬼子的队伍。

  收拾了简单的包袱,李东光悄悄跟上了抗联的队伍。白天,他跟着马蹄印子走;晚上,就‘赖’在宿营地帮着放马、洗菜。一个月后这个曾经的小马倌被批准加入东北抗联队伍。打那之后的十几年里,李东光参加了无数次战役战斗,在枪林弹雨里一次又一次冲锋、负伤。

  东北抗联队伍人数最多时有四万多人,其中不乏十三四岁的少年。直至1940年抗联队伍陆续转移到苏联边境一侧时已不足千人,战斗惨烈可见一斑。当年他们的敌人:日本关东军、日伪军、伪警察合计有百万之数。

  李健英说她之所以有机会将父亲的故事讲出来,原因之一是父亲当年年纪太小,打仗的时候会被年纪稍长的抗联战士死拽着不让冲在最前面;另一个原因就是太幸运了.

  李健英保存着的父亲李东光留下的勋章。尹一航 摄

  “我就是一个普通抗联老战士的女儿,我父亲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可讲。”李健英多次对记者这么说。

  其实故事还是有的,有苦也有乐。

  苦是真苦,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的深山里,为了防止敌人循着烟找来,战士们只能等天黑透了才能点起篝火宿营。一抱粗的树砍了围成没有顶盖的墙垛子,大家围在一起烤火,就那样抱着枪睡。可睡也不能安心的睡,睡一会就得醒来换个姿势,那么冷的天里,只有向着火堆那面的身体是暖的,一觉醒来另半边身子往往冻的都麻木了。李兆麟将军在《露营之歌》里写下“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歌词,说的就是冬季夜晚宿营的情景。

  夏天的威胁在于一种叫“草爬子”的爬虫,“草爬子”吸血,一旦咬住了人整个头几乎都钻进人肉里去,被咬了还不能去揪它,它的脑袋会留在肉里,人很容易丧命。李兆麟就教战士们用火慢慢烤它,“草爬子”自己会掉下来。

  乐是真的高兴,李东光晚年时曾多次对女儿李健英说起。那是1937年7月的事情,有一天赵尚志通知大家:李兆麟和金伯文要结婚了。随即吩咐少年连的人去采野花、劈柴、打猎、捕鱼,准备布置出一个鲜花环绕的婚礼现场。当夜,他们围着篝火为李兆麟和金伯文举办了一个热闹的婚礼。能歌善舞又漂亮的新娘子金伯文还在大家的歌声中跳起了舞。即使过去了几十年的时光,李东光每次回忆起这一幕都会说那天的场景历历在目,好像就在昨天。

  说到动情处,李健英流下眼泪。尹一航 摄

  保留火种 少小离家老大回

  1938年,李东光随部队进入苏联,被编入苏联边防军远东军区情报小分队,开始兵不刃血的对日本关东军与日伪军展开报复。

  在苏联的第一年是严格到严苛的训练。李东光在这一年里学会了基本俄语,学会了使用相机、通过电话线进行窃听、侦察并绘图、驾驶汽车、驾驶摩托车、收发电报、跳伞与射击等所有情报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

  一年之后,通过培训的年轻人三五人一组陆续被派遣到苏联与伪满洲国的边境刺探关东军与日伪军的各色情报。

  虽然与敌人正面遭遇的情况很少,但这份工作依然极度危险。因为当他们圆满完成侦察任务返回苏联时,苏联边防军只认口令不认人。如果口令有些微差错,他们面对的就是黑洞洞的枪口。

  这样危险的侦察任务李东光在苏联期间执行了七十多次。苏联方面的领导对抗联这一批年轻人十分满意,多次承诺良好的待遇,劝说他们加入苏联国籍。

  作为侦察小分队的党支部书记,李东光非常坚定的拒绝了,他说:我们不是来享福的,这里的条件比国内要好,但是我们是要回去光复自己的祖国的,如果你们不放行,那我趁着回国侦察情报的机会也会离开的。

  经过长期的争取,1945年莫斯科回信,同意中国战士回国。

  听到可以回国的消息,李东光像个孩子一样高兴,一边口中高声喊着“乌拉”,一边跑回家跟妻子分享喜悦。

  李东光当年进入苏联时年仅十六岁,被允许回国时已娶妻生子,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在异国的土地上,李东光为祖国解放事业默默奋斗了八年。

  感喟不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李东光曾获得过八一勋章、解放勋章等,每一枚都代表他的一段历史,能够证明他在东北抗联期间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却是五年一会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奖章。

  如果不是整理父母的遗物,李健英仍然不会了解父亲的前半生。李健英仔细保存着父亲的勋章,其中有三枚被包在一条灰色手帕里,手帕被折成方方正正巴掌大小。左右两折,上下两折地拆开,并排别着三枚勋章,是李东光生前由俄罗斯政府授予的。

  李健英回忆父亲接受授勋的情景说,授勋那天就会挑挑衣服,再配一条红色的领带,皮鞋擦得亮亮的,高高兴兴的去。

  李东光很高兴俄罗斯能够记得当年抗联战士作出的贡献。和女儿李健英聊天时,李东光并不喜欢过多的回忆过去的事情,他喜欢向前看。曾写过一份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告,托付给李健英送到新华社《内部参考》。

  有一年李健英去哈尔滨看望父亲,突然全城上空响起防空警报的声音。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李健英愣在原地,后来朋友告诉她,每年的“九一八”哈尔滨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李健英久久不能平静,每每回忆起防空警报的声音心里直打颤,她说她理解了父亲当年为什么执意要提交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告,她是新中国成立的见证者,她知道新中国成立有多么不易,每一寸土地都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李健英曾经觉得当兵的人每个人都会有伤的,自己父亲的伤不算什么。李健英之前从未觉得父母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直到几位抗联老战士子女找到她,从别人的口中李健英渐渐了解到为了新中国她的父亲到底付出了什么。

  李健英说从父亲身上看到的抗联精神就是有民族自尊心和一腔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愫。李健英一直没有放弃从各种资料里寻找父亲曾战斗生活的痕迹。她想更多的了解抗联的历史,了解那些几乎不被记忆的平凡的英雄。

  李健英希望英雄永远不被遗忘。

  抗联老战士李东光之女李健英访谈实录

  【主持人】:欢迎李老来到我们的直播间中跟网友们聊聊当年的历史。其实您父亲也是参加东北抗联的时候只有13岁,还是个孩子。是什么原因促使您父亲参加当时的东北抗联这样的行动当中的?

  【李健英】:其实在东北十三四岁参加抗联的人非常多,不是他一个人。那个时候,主要还是因为家里比较穷。他从十岁起就开始给大户人家去放马、养猪。而且,经常要挨骂。

  后来有一天,来了一支部队。他们都以为是土匪。结果大家一看,他们在屯子里路过,没有动老百姓家里的一点东西。一打听,是抗联队伍。从此以后,父亲就天天地盼着抗联的队伍能来。终于有一天就来了一支部队。这支部队是抗联第三军的一个骑兵团。他认识了他们团里的一个小号兵,也就十五、六岁吧。但是他的个子还没有我父亲高。所以我父亲就想:他能当兵,那我也能。

  父亲说:那我也想当兵,怎么办呢?小号兵就说:我们要走的时候,你就跟着我们。父亲晚上回家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课本、几件衣裳、几块大饼都包好。天一拂晓,部队就起程了,他就跟着跑。一直跑,跑到黑夜,他就害怕跟丢了。到了晚上,他就顺着马蹄印找到了部队的宿营地。部队领导一看,说:你赶快回去吧。你太小,不能打仗。父亲的手和脸冻得通红通红的,说:我一定要打仗,我一定要跟着你们!这样父亲就跟着部队走。部队到哪,他就跟到哪。一到宿营了,他就帮着放马、烧炕、帮着打水、帮着洗菜,什么活他都干。大家一起唱歌的时候,他也跟着唱,声音特别洪亮。所以大家都挺喜欢他的。也就跟了差不多一个多月吧,最后他们领导说:行,批准你了。那个时候就是1935年4月份。我父亲是1922年生人。就这样出来了,一个13岁的孩子。

  【主持人】:其实部队不让他当兵,也是因为他是个孩子。我们在查资料的过程中知道您父亲在部队当中还有一个“小秀才”的称号是吗?

  【李健英】:对,因为他念过四年书吗,所以对部队来说,他算是一个文化人了。有的时候,就让他教战士们学文化。那个时候又没纸又没笔,怎么办呢?就拿根炭,白桦树皮写。大家都很愿意学,就是在行军的路上,他也会拿炭在白桦树皮上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不做亡国奴”什么的。然后让战士背在后边,这样后边的战士就认识了。到后来,他们团里就有一些抄抄写写的事也就找他了。他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大家都叫他“小秀才”

  【主持人】:您父亲心中还是有个英雄气概的。他当时虽然年纪小,但作战特别英勇。也参加过很多次的战斗。负伤也是经常的事。那您看过父亲身上的伤疤吗?

  【李健英】:经过抗联战斗,解放战争。他一共受过六次伤。最后给他定了二等乙级伤残军人。我见过他的伤,有个贯通伤,他的左脚有两个伤,所以他的左脚总是往里拐着走路,内八字。

  一开始他没有枪,首长说:你要是想拿枪,你必须去缴获。有一次是在汤原打伏击战,他就拼命的往车那边跑。见到一个日本兵就一下把他砍死了,抢了一挺机关枪。他那个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的他负伤的这些战斗,都是您后来才知道的,但是在您小的时候,您第一次看到父亲的伤疤是在什么时候?

  【李健英】:在我印象中,最令我难忘的伤疤就是胳膊上的一个贯通伤。(这里)一个凹陷,(这里)一个凹陷。

  【主持人】:您看见父亲的伤疤的时候,感觉是怎样的?

  【李健英】:那个时候,想象不到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我真正理解他们是退休之后,我有时间跟抗联后代一起活动。我以前觉得父母亲都是很平常的人,那个年代参加战争也是非常多的,没有那么多人的牺牲,是不会有新中国的,所以没有觉得他们有多么的了不起。但是慢慢的,我真是绝觉得他们太伟大了。

  【主持人】:是的,慢慢了解之后,觉得他们经历的和坚持下来的这种精神(是伟大的)。

  【李健英】:那种环境下,几乎是到了人的生理极限。日本人归村并屯,把老百姓赶到一起,围起来,抗联没吃、没穿、没盐、没粮,怎么办?到了夏天,有野菜,有草。冬天就没办法了。打猎,好的时候有野猪,有狍子,有鹿,最后都打完了,吃什么?实在没办法的话,那只能杀马,吃马,吃点乌拉草。非常苦的,有时候我在想,在那种很极端的情况下,能活到解放后,了不起。

  【主持人】:内心和身体上都相当的强大。您小时候跟父亲接触的多吗?

  【李健英】:不是特别多。但是我小的时候跟父亲的感情很好。因为我上边是两个哥哥。爸爸比较喜欢姑娘,所以等我长大了以后我们比较能谈得来。偶尔我到哈尔滨看他们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聊挺多的。

  【主持人】:您跟父亲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什么内容?

  【李健英】:聊他过去的时候不是特别多,主要交流一些看法吧。比如说: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一些革命传统的教育。他跟我谈的时候他就说:我想给中央写一个报告,就专门来谈谈这些问题。你在新华社能不能帮帮我?我说:这个事情我应该帮。1996年的时候,他写了一份(报告),就递上去了,就发表在了那一期新华社的内部参考上了。

  【主持人】:内容就是呼吁大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李健英】:对,和传统的革命教育。

  【主持人】:的确是,我们需要让现在的年轻人能够感受到当年是如何维护国家尊严的。在抗联的日子中,有苦,也有乐。当年李兆林将军的婚礼,您父亲也有参加,而且还采了野花,帮忙布置婚礼现场,他有没有跟您讲过当时的一些现场的状况。

  【李健英】:他说过历历在目,那是1937年7月的事情。他们部队正好是从帽儿山出来。七月份的天在东北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天气。那天,赵尚志通知:李兆林和金博文要结婚了,你们少年连的人准备准备。分三波。一波打猎,一波抓鱼,一波砍木头,顺带要采点花。这样,我爸爸在的那个组负责砍木头和采花,砍木头为了晚上要烧成篝火。

  在黑龙江的山里,各种的野花。我有一年去山里看的时候,太漂亮了!漫山的映山红,美极了!美极了!

  他那天真是特别的高兴。少年连出节目,唱歌。最后唱一遍李兆林将军作的《露营之歌》,李兆林亲自指挥。大家就全都唱起来了。他们那天是最幸福的了。看到那么好的情景,他们也打猎了,也摸鱼了,吃了一顿那么好的饭,看到了那么漂亮的姑娘。金博文年轻的时候很漂亮。父亲一直说真的是历历在目。

  【主持人】听您刚才的描述也能感受到那种画面,比起我们刚才说过的苦,您父亲有跟您描述过吗?还是轻描淡写。

  【李健英】:我妈妈说过,我妈妈当时也在抗联。我妈妈说在那个时候冬天时不敢点火的。一点火,一冒烟,日本人就会来。除非就是在日本人不去的地方,你可以点火。到冬天的时候,哈尔滨零下三十度。把一个人能抱住的树砍下来,一个一个摞起来,像篮球场那么大,就搭一个木头墙。没有房顶。这样,人待在里边,点上篝火,外边也烧一点。李兆林的歌“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是那样一种环境下,你还不能睡的熟熟的。一旦睡过去了,第二天人就冻死了。所以得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被冻死的,或者是受伤没有救治过来的,这种减员在抗联非常严重。到了夏天,应该是比较好过了。但是有那种东北的草爬子,吸在肉上不会出来的,还不能揪它,必须拿火来烤它,李兆林当时就教他们,或者是拿烟,或者是拿热的东西,慢慢的烤出来。如果要是揪它的话很容易丧命。所以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如果没有那种“绝对不做亡国奴”的信念,承受不了。

  【主持人】:1938年的时候,您父亲也是随着部队进入了苏联,也被调入到苏联边防军远东军区情报小分队,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训练。您父亲有跟您讲过这段经历吗?也是非常危险的。

  【李健英】:他们到了苏联以后生活的条件是大大的有改进了,他们去了以后有几个科目一定要学的,第一是要学俄文,第二就是把侦察所需要用的那些器材,像照相机、电话线怎么接、开汽车,骑摩托车、收发报、跳伞、测绘这些都要学。他们的教官都是苏联人,要求的非常严格,经过一年学习以后,他们基本上俄文一般可以用了,枪法呢比以前也更好了,也会跳伞了会开车了,一年以后就派他们到中国来,收集日伪情报。

  【主持人】:这段经历父亲有和您讲过一些细节么?比如当时搜集情报时有没有遇到一些危险?

  【李健英】:(侦察结束)回去的话那是肯定会有危险的,因为苏军要求他们一般三五人一个小组,最纵深不得超过五十公里,一般去三到五天,就有两三次吧是全分队都出动行动就比较大了,他们基本上到了中国以后,主要侦查的就是日军的防御工事、火力点、仓库。听他们的电话线,爬到杆上把电话线接上,听他们的对话,收到完了以后就把线撤下来。一般碰到日伪军尽量要回避,因为它们是要去收情报,不是去打仗,还是以收情报为准。偶尔碰上了一定要打的话打一下赶快跑,回到苏联以后不是说你想过来就过来,必须记住口令,不记住的话肯定没命,苏联人肯定也会把你打死,所以这样的工作他们持续了八年。

  【主持人】:其他当时有加入苏联国籍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后来有跟您提起么?

  【李健英】:是他们部队领导这一批人很满意,因为年轻也能干,就想把他们留下来,说你们留下来吧,把你们转成苏联的布尔什维克。他说我们为什么到你这来,就是因为我们要光复我们的祖国,你们这的条件肯定比现在国内强的多,但是我们不是来享福的,我们还是要回去的。

  我爸爸说如果说你们一定要留我的话。那我有一天趁着执行任务我肯定也要跑回去。所以他们领导看他这么坚决就说那你等着吧,我们要上报莫斯科去,因为你们抗联的有很多人都要回去,所以是这样的。

  【主持人】:最后我们抗联战士还是团结一心一起回国。您父亲回国的时候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他当时回国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能和我们讲一下么?

  【李健英】:那天他们部队的领导就和他说批了,我爸爸的苏联名字叫米沙,我妈妈的苏联名字叫维拉,他们领导就说批准你们了米沙,所以他高兴地马上就呼喊“乌拉”,就喊起来了,赶快跑回家去,跟我妈妈说赶快准备准备马上回国。

  【主持人】:那后来二零零五年的时候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歌李亚切夫在哈尔滨也为十一位前苏联工作过的抗联老战士颁发勋章,其中就有您父亲,你父亲有没有一些感慨?

  【李健英】:零五年的时候我们没有在一个城市,他在哈尔滨,我在北京还有一些弟弟妹妹都在外地,(授勋)每五年都会有一次。从九五年开始到零零年、零五年一零年。当然了为了参加授勋啊,也是要很精心的挑挑衣服,皮鞋擦得亮亮的,很漂亮的带上红领带去参加,他都觉得是很荣幸很光荣也能让他想起在苏联的那段很难忘的日子。

  【主持人】:苏联这一段经历,您父亲怎么跟您描述的?

  【李健英】:他去苏联的时候才16岁,是个少年,经过了八年的训练、战斗、学习,已经把他锻炼成了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从一个单纯的想打日本侵略者的小少年,成长为一个铁骨铮铮的中国军人。这一段在苏联的生活的确造就了他,对他的人生观,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大的影响。

  【主持人】:能看出来您的父亲在苏联期间是非常英勇的,回过头来他描述自己只是普通的战士,您怎么看待父亲对自己的描述?

  【李健英】: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在抗联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几万人,最艰难的时候也就剩下几千人。像他们这些能够活到祖国解放,活到八十多岁,他们已经很幸运了。只能说他们很幸运。不是说在抗日战争中有多大的贡献,或者说你的贡献比别人还要大,只是幸运的活到现在,那些牺牲了的战士,太多太多都只有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就没了,别说连后代都没有,就是照片也没有一张。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敬仰那些烈士呢,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更伟大。

  【主持人】:每年九一八的时候哈尔滨的上空都会拉响防空警报,提醒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勿忘国耻,作为我们抗联的家属,您有什么想告诉我们的?

  【李健英】:我觉得世世代代要把这种传统继承下来,我父亲他当初为什么要给中央写报告呢?就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就觉得我听了这个(警报)声音,心里面直打颤。所以啊这个历史啊一定要铭记,我们的生活多美好。

  【李健英】:谢谢您的分享,让我们能更加了解历史,也许我们现在年轻人应该更加去了解我们中国人的历史,我们当年是如何维护我们民族的尊严,去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主持人】:其实特别想问问您,您比起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更加的近距离的接触到了这段历史,那您心中的抗联精神是什么?

  【李健英】:抗联的精神就是有民族自尊心,只有为了民族而斗争的人他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当初抗联为什么会形成?他抗击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所以说没有这种很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愫,不愿意做亡国奴,那他不可能参加抗联,抗联的精神我觉得就是首先要爱国,不做亡国奴。

  【主持人】:好谢谢您的分享,今天非常形象和生动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年那一段历史,我相信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爱国这样一个词的概念会比较模糊,但是通过今天的了解我们能真正的感受到那一股伟大的力量在守护着我们,守护我们自己的民族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