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

馆藏文物/ COLLECTION
参观服务/ VISITING SERVICE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16:00停止入馆
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
馆址:辽宁省本溪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预约电话:
024-46854706

中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2020-03-17 15:21来源:东北抗联浏览:

  中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试析江桥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李蓉

  江桥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江桥抗战,展现了中华民族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勇敢捍卫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的意志和决心;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使其初步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抗日立场和顽强意志;鼓舞和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揭开了中华民族武装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序幕。江桥抗战意义重大,虽败犹荣。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所以,我们应牢记江桥抗战及为了捍卫国家而流血牺牲的东北爱国将士,更要发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江桥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江桥抗战显示了东北爱国官兵为保卫祖国领土,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侵略东北,是日本军国主义以武力推行其大陆政策、重新瓜分世界的重要策略,它妄图变中国东北为其殖民地,进而实现其征服中国、称霸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野心。“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断增兵,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在很短的时间内占领了辽宁全境,继而占领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在进犯的过程中,日军不断遭到东北军及义勇军的英勇反击,比较大的战斗有江桥阻击战、锦州保卫战、双城阻击战、两次哈尔滨保卫战等等。而江桥抗战就是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大规模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江桥,全称为嫩江哈拉尔葛桥,简称嫩江桥或江桥。江桥位于洮昂铁路中段。洮昂铁路是中国政府1925年5月至1926年7月投资建成的,自洮南至昂昂溪附近的三间房,全长220公里。江桥,是吉林通往齐齐哈尔的咽喉,日军欲占黑龙江,必先夺此桥。指挥江桥抗战的马占山将军,1885年11月30日出生在辽宁怀德县(今属吉林)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8岁时为地主牧马失马一匹,被迫外逃,沦为“胡匪”,他善骑射,后为官府收编,由哨官提升为连长、营长、团长,1930年任黑龙江陆军步兵第3旅旅长兼黑河警备司令。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于1931年10月10日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江省副司令官、军事总指挥。这时,伪军张海鹏部(3个团)正在准备北犯黑龙江。面对强敌入侵,马占山深感局势严峻,责任重大,他决心坚决抵抗侵略者,与敌人决一死战。10月10日,马占山从黑河起程于19日晚抵达省城齐齐哈尔。20日,正式宣布就任黑龙江省主席,主持军政大计。10月22日,马占山发表《抵抗宣言》,明确表示:“当此国家多难之秋,三省已亡其二,稍有人心者,莫不卧薪尝胆,誓救危亡,虽我黑龙江一隅,尚称一片干净土……尔后凡侵入我江省境者,誓必决一死战。”他一面激励前线将士坚决抗战,一面亲自视察防地,部署抵御敌人的进犯。全省军民的抗日士气为之一振。马占山上任伊始的态度,和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鲜明对照。

  还在“九·一八”事变时,齐齐哈尔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谢珂就以中华民族的抗日大业为己任,在获悉日本关东军将向省城进攻的情报后,从9月下旬起采取一系列阻击日伪军的战略措施。具体措施有:(1)调朴炳珊炮兵团的两个营布防齐齐哈尔并任警备司令;(2)调程志远第二骑兵旅的朱凤阳团进抵泰来附近,担负对洮南方向的警戒;(3)将吴松林第一骑兵旅调齐齐哈尔城南布防;(4)由徐宝珍率卫队团及配属炮兵一个营,工兵及各一个连2000余人携辎重进驻江桥北端阵地,构筑战斗工事,在桥南端布设地雷场,并把库存的近百挺捷克式轻机枪装备给第一线守备部队,同时,电告黑河马占山和省防军第一旅旅长张殿九,省防军第二旅旅长苏炳文各派一个步兵团进驻昂昂溪,电令驻满洲里的程志远旅做好准备待命而动。至此,江桥阻击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江桥抗战的第一阶段:1931年10月13日—16日,主要是抗击伪军。日军进攻江桥,先采取利用伪军的手段。1931年10月13日,在日军支持下,伪军张海鹏部1.7万人入侵黑龙江省抵达嫩江江桥附近,遭到黑龙江省守军徐宝珍卫队团的坚决阻击,将伪军击溃。伪军少将徐景隆被击毙,伪军被击溃。中国守军的顽强抗击,揭开了江桥抗战序幕。10月16日拂晓,张海鹏部向江桥发起进攻,江桥守军将其击溃,为阻止日伪军北犯,将嫩江桥破坏三孔。

  江桥抗战的第二阶段:1931年10月16日—11月3日,双方交涉和准备作战。马占山到任后调兵遣将,加强江桥防务。10月27日,日本特务机关长林义秀,以关东军司令官代表的名义威逼马占山在一周之内即11月3日前修复江桥,否则将以武力为掩护自行修理。马占山驳斥其无理要求。日军见此前利用伪军北犯的图谋失败,此时决定直接出兵攻占黑龙江,并组织嫩江支队,准备到江桥附近以武力掩护修桥。10月30日,马占山率领徐宝珍、吴德林等团长视察江桥阵地,指示防御部署。10月30日,日本关东军制定了“关于修复嫩江桥的要领和为修嫩江桥的护卫要领”。同时派军队抢占了江桥南岸附近有利地势,并构筑阵地,准备抢修江桥。11月2日,林义秀偕同清水面见马占山,以洮昂铁路交通受阻、“满铁”将派工人前往嫩江桥修理为由,让马占山撤出守军,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后撤至10公里之外,遭到严词拒绝。马占山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我是一省长官,守土有责,决不能将黑龙江寸土尺地,让于敌人。”马占山决定对日修桥采取放任态度,但江桥阵地不能后撤,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于是,马占山调兵遣将,做好了歼灭日军的准备。

  江桥抗战的第三阶段:1931年11月3日—19日,日军大举进攻,中国守军顽强抗击后被迫撤退。11月3日上午11时,日军2列铁甲车开到江桥,满铁工人百余人在土兵30人、飞机5架的掩护下,以武力强行修桥。日军还向中国守军阵地投弹,伤中国士兵多人。夜10时许,百余名日军渡过江桥到中国守军阵地前猛烈射击。11月4日拂晓,马占山电话命令守桥的徐宝珍、吴德霖两位团长:“务要保持镇静诱敌前进,敌到百米有限射程内,给以严重之打击,务将敌军全部歼灭。如无我之命令,擅自退却致失一寸土地者,即以军法从事”。日军进至我射程之内,中国守军猛烈开火,战事异常激烈,一直战至上午7时,日军伤亡惨重,纷纷溃退南岸。11月4日下午3时,由日军步兵第16联队大校滨本喜三郎指挥两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的兵力(一说为滨本大校指挥的嫩江支队的3个营和南满铁道守备队一部),共计六七百名,在大兴站附近,在5架飞机、大炮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开始向江桥的中国守军左翼高地发动进攻。中国守军以一团兵力沉着应战,奋勇杀敌。同时,日军主力强行渡江,向大兴一线主阵地发动猛攻。中国守军待敌人进入百米有限射程内,一齐开火,敌猝不及防,仓促应战,死伤甚多。中国守军趁机跃出战壕,冲入敌群展开白刃战,敌虽装备精良但不得施展,后不支溃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江岸芦苇内的伏兵亦奋起堵截,前后夹击,日军遗尸遍野。残敌有的陷入泥沼,有的跳入江中。敌增援部队也被中国守军包围一举就歼。这一仗,中国守军虽有伤亡,大兴车站也被炸毁,但击退日军两次进犯,江桥阵地岿然不动。首战告捷,官兵士气大振。马占山召集各部,亲自作战斗动员,加强阵地布防,决不松懈。

  为了防止日军再度来犯,中国守军将江桥炸断。11月4日夜晚,日军先是用重炮轰击北岸守军阵地,中国军队按兵不动,敌误认为中国守军已经撤退,逆流乘百余只船渡江。待日船靠近江岸时,中方潜伏的官兵突然用机枪向日船猛烈扫射,日军死伤众多,余者狼狈逃回南岸,然后日军用大炮彻夜轰击我守军阵地。11月5日,日军调集野炮40门、重炮8门、飞机8架、装甲车4辆,以及步炮兵,以张海鹏的伪军打头阵,向江桥阵地发动更猛烈的进攻。中国守军武器虽差,但仍以高昂的爱国热情,奋勇杀敌,坚守阵地,连续恶战3日,最后大败日伪军。“滨本步兵联队几乎全部被歼灭,高波骑兵队亦死伤殆尽”。

  在激烈的争夺战中,敌人飞机、大炮轮番轰炸,江桥阵地难以坚守,加之后方运输断绝,将士伤亡亦重。为保存军力,马占山决定暂时放弃江桥阵地,当晚,中国守军撤出江桥一线阵地,退守第二线---大兴站以北离江桥约25公里,距齐齐哈尔约35公里的三间房。早在1931年10月下旬,马占山已派兵在此布防,作为江桥阵地的第二道防线。

  11月7日,日军进攻三间房,中国军队与敌人展开激战。马占山亲上前线,率全军与长谷、天野两旅团血战。11月7日晚,马占山在三间房召开了各旅、团长出席的军事会议,发出虞电,电请国民党中央政府,火速增援。同时致电全国各界:“……日军武器胜我10倍,明知江省联络断绝,呼拨不应,仅以一隅之兵力,焉能抵日人一国之大军……凡我前方将土,莫不深明大义,慷慨激昂,大有气吞山河,敌忾同仇之势……”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马占山重新做了军事部署,由于兵力后继无援,不得不采取守势,抵御来犯之敌。

  此后几日,不甘失败的日军从长春、吉林等地调来多门师主力近2万人,配以更强的火力,准备新的进攻。日军同时向马占山施以政治压力,提出“要求马占山下野并与张海鹏之间和平地授受政权”的方案。马占山予以拒绝。此后又提出马占山下野,马占山部撤出齐齐哈尔的无理要求。马占山拒绝。实际上,未等马占山回答,日军早已调兵遣将,在前线采取了军事行动。

  11月11日,日本关东军发布命令,调第2师团全力向大兴方面集结。12日中午,日军由长谷、天野担任左右两翼指挥官,森连为正面指挥官,在强大的炮火和飞机投弹掩护下,兵分3路向三间房阵地猛扑过来,遭中国守军坚决抵抗。13日,日军进攻新立屯阵地,几次进攻均未得逞。同日,日军将江桥修复,满载补给物资和兵员的列车开到。

  恶战从11月14日开始。在日军的重炮轰击下,中国守军的阵地几乎全被摧毁。但是,东北军将士毫无畏惧,浴血奋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马占山亲率手枪队为前导,指挥反攻,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官兵。

  11月15日,中国守军与进攻汤池、磨菇气一线的敌人发生激战。16日,日军出动步兵、骑兵、炮兵、空军、坦克部队4 000多人发动猛攻。双方鏖战5个小时,敌人在遭到重创后退去。11月17日,日军利用飞机和重炮轰炸,以疲劳和杀伤中国军队。同日,国民政府委任马占山为黑龙江省委员,省政府主席。

  11月18日拂晓,日军1.7万余人在12辆坦克、30门大炮、12架飞机的配合下,向三间房的中国守军阵地发动了拼死猛攻。在重炮、飞机和坦克的轰炸下,中国守军的阵地工事全被摧毁,官兵伤亡惨重。战至中午,日军进攻更加疯狂。在此严峻时刻,马占山亲临前线,鼓舞士气。但终因部队伤亡过重,且无后方增援,昼夜血战的将士颗米未沾,守军退至昂昂溪。因连日来部队伤亡过重,马占山作出放弃全部防线的决定。18日下午,马占山下达总撤退令,同时发出巧电。中国守军被迫撤入省城齐齐哈尔。日军沿铁路及其两侧分三路,逼进齐齐哈尔。马占山率部于19日晨退出齐齐哈尔,向克山一带转移。19日下午,齐齐哈尔失陷。从此,黑龙江省大部分沦于敌手,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也随之结束。

  在10月13日至11月19日持续37天的江桥抗战中,日本关东军2万余人加之张海鹏伪军1万余人对中国守军约2万人加之,在敌众我寡、敌优我劣的不利形势下,江桥抗战取得毙伤敌万余人的辉煌战果,其中日军伤亡6 000余人,伪军伤亡5 000余人,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谱写了新的篇章。同时,江桥守军奋起抗击,英勇杀敌,前后共历时37天,也付出了巨大牺牲。[1]

  二、江桥抗战和东北其他爱国官兵的抗战遥相呼应

  江桥抗战是东北爱国官兵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其他爱国官兵的抵抗和江桥抗战遥相呼应,互相支持,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即1931年9月19日,辽宁省政府警务处长黄显声率公安总队在沈阳大东区同日军进行巷战,揭开了辽西地区义勇军抗日的序幕。9月24日,原东北边防军司令部驻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拒绝劝降,率部起义,发表抗日讨逆通电。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第24旅旅长李杜宣布抗日。9月25日,原驻吉林市东北军第25旅旅长张作舟,退到榆树县城举旗抗日。驻哈尔滨的东北军第26旅旅长邢占清宣布抗日。10月2日,东北军王以哲部1 800人活动于沈阳郊区,并袭击日军。10月5日,冯占海出任吉林省警备军司令,先后在榆树、拉林、舒兰等地迎击日伪军进攻。10月7日,东北民众自卫军在辽南凤城地区宣告成立,邓铁梅任司令。

  在江桥抗战失败后的12月22日,日军向辽西和锦州进犯。黄显声率领的公安骑兵部队协同中国守军在大凌河一带布防,随后同敌人展开激战,一度迟滞了日军的进攻。1932年1月3日锦州沦陷后,黄显声率部退入关内。后和熊飞组织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1月27日,日军令伪军对哈尔滨上号(香坊)、南岗、三棵树发起进攻,李杜、丁超和冯占海等部猛烈反击,打退了敌人进攻。30日,东北军第22旅旅长赵毅率部在哈尔滨附近的双城阻击日、伪军。2月3日,当日军进攻哈尔滨时,自卫军英勇抗击。在此前后举起抗日义旗的还有许多东北军爱国官兵,都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服日本侵略者,勇敢捍卫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的意志和决心。东北各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互相支持、呼应,在全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江桥抗战后的马占山重新举起抗日大旗

  江桥抗战后,马占山于1931年11月21日抵达克山,整顿部队,并发出号电。11月22日在海伦成立黑龙江省抗战政府,并召开军事会议,组成三道防线,指挥部设在克山。此后,日军多次诱降。11月30日,日本关东军师团长多门二郎致函马占山,提出允许黑龙江省“自治”等四项条件,进行诱降,马占山置之不理。12月6日,张景惠、赵仲仁通知马占山,板垣等人将去海伦与其会谈,遭到拒绝。12月7日,板垣、驹井等人强行带马占山去海伦。马占山邀见新闻记者,表示“决不投降”。是夜,马占山同板垣、驹井等会谈,直次日晨结束。12月11日,马占山应张景惠之邀,去松浦镇会谈。13日,日伪军再次对马占山部发动围攻,被击溃。27日,日伪军全力围攻齐克路,马占山所部处境十分危急。

  1932年1月6日,张景惠偕同日本顾问新田等到达齐齐哈尔,接管黑龙江省政权,次日宣告伪傀儡政府成立。2月1日,马占山同谢珂、苏炳文等将领联名发出“江省军官团结一致抗战”的通电,以此表明抗日的决心。2月4日又发出支电,提出抗日救国的具体主张。同日,日伪军分兵两路围攻哈尔滨,丁超、李杜、冯占海等部奋起抵抗,马占山派苑崇谷率所部前往增援。

  2月6日,马占山与张景惠再次举行会谈,决定响应所谓“联省自治”提议,同意赴沈阳参加“四巨头”会议。2月8日,马占山赴哈尔滨会见多门二郎。2月12日,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通知张景惠、马占山、熙洽16日去沈阳参加会议。2月14日,在马家船口与张景惠商议让出黑龙江省政权有关问题。16日,飞抵沈阳,参加“联省自治”会议,即“四巨头”会议,至17日凌晨结束。17日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会见本庄繁,宣告成立东北行政委员会,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伪省长。同时起草《独立宣言》,马占山称病未在宣言上签字,并于18日经哈尔滨转赴海伦。2月21日,致电表明心迹:“一面应付事机,一面另谋瓜代”。2月23日,率程志远、李青山带卫队一个营和部分厅处长由海伦抵齐齐哈尔,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24日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在伪省政府大礼堂举行就职典礼。3月1日,日本顾问新田告知“一切政务,必须事先得到顾问的同意”,马占山置之不理。7日土肥原贤二邀马占山去长春迎接溥仪。3月8日在长春参加迎接溥仪的活动。3月9日参加伪满洲国成立典礼。11日拜见伪满洲国执政溥仪。此事在全国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被国人痛斥。

  4月2日,马占山密令第三旅官兵200多人,携带两署关防印信及大批重要作战物资,突然离开齐齐哈尔。3日抵达克山,召开营团以上军官会议,宣布:“与日本侵略军抗战,决不归顺伪满洲国!”4日到达讷河。7日抵达黑河。9日电告张学良:“本人已返黑河组织军政机关办公。”4月12日向全国发出“详陈忍辱应付情形再抗战”的通告。同日,致电国联调查团,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阴谋,表示要为国而战,“不斩楼兰,誓不生还”的决心。派姜松年为代表,到哈尔滨会见国联调查团成员。5月15日在黑河举行誓师大会,并向全国发出通电,表明坚决抗日到底。至此,马占山的投敌举动得到谅解,重新成为人们眼中的抗日英雄。

  日军对重新举起抗日大旗的马占山和其他东北抗日军民大肆镇压。1932年6月下旬,马占山率部来到海伦东南山与绥棱县交界一个大草塘边,日军包围大草塘。马占山组织部队英勇还击,从后半夜一直打到凌晨,日军伤亡400多人,马占山的抗日部队伤亡300余人。[2]7月28日,马占山部行至十七井子,遇敌步骑600余人。马部与敌激战至夜,将敌击退,敌遗尸40余具,义勇军伤亡100余人。[3]7月29日,马占山率1 000余人在绥棱北部的罗圈甸子(罗圈沟)一带再次遭到日军包围。此役计3昼夜,义勇军阵亡及失踪者约500人。[4]10月、11月曾与苏炳文等攻取齐齐哈尔未果。12月4日经满洲里退入苏境后辗转回国,在关内坚持抗日。

  重新举起抗日大旗后的马占山,重新赢得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尊敬。1938年8月下旬,时任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马占山由西安返防地途中在稻草铺打猎因枪筒爆炸受伤,到延安十里铺医院治疗,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毛泽东主席的热情接待,于9月下旬抵返哈拉寨。1939年12月22日,毛泽东设宴欢迎途经延安的抗日将领、东北挺进军总司令马占山。宴会后,陪同马占山出席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举行的欢迎晚会。毛泽东在晚会上讲话说,今天开会欢迎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马占山。中国古代社会即是欢迎有始有终的人,一直到今天都是这样。半途而废的人不被人所欢迎。抗日是一件大事,要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现在有些投降派,半途而废,他们是虎头蛇尾。我们要和马将军一道,和全国抗战的人一道,抗战到底。12月23日,毛泽东在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反磨擦问题时指出,国民党自五届六中全会以后以军事反共为主了,与过去以政治反共为主不同。现在国内中产阶级更积极,马占山说投降很困难,中国没有武装民众不能决定问题。现在,我们要提倡坚持性顽强性。[5]

  四、江桥抗战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也得到全国同胞支持

  江桥抗战,有力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在马占山领导江桥抗战过程中,全国人民乃至海外华侨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1931年9月29日,正太铁路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召开正太铁路同人救国会成立大会,通过了总章,选举了领导机构,向东北抗日的马占山部发出慰问电,并捐献现金1 000多元。在太原、阳泉成立了分会。9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批评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民众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9月下旬,在中共北满特委领导下,哈尔滨成立反日总会,工厂、学校、商店等各行业纷纷成立反日会。11月26日,津浦全路工人捐薪一日计15 000元,支援抗日名将马占山。中国工农红军曾致电马占山,支持黑龙江爱国军队的义举;中共满洲省委和北满特委曾动员工人、农民、学生各界群众组织慰问团、担架队、医疗队,携带食品、衣物、药品支援前线。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哈尔滨铁路总工厂工人积极参加爱国反日募捐活动。每人捐一至两天的工资,共捐4 000多元,购买棉衣、皮帽、皮鞋、皮手套、毛巾等大批物资,选派代表专程送到江桥抗战前线。美国纽约华侨报纸详细报道了马部情况,海外华人华侨纷纷汇款接济支持。菲律宾马尼拉侨胞、越南华侨商店集中每月15万元汇交马占山。[6]

  五、江桥抗战,意义重大

  江桥抗战的意义深远而重大。尤其是在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不抵抗政策下,马占山等东北爱国官兵面对强敌,奋起抗击,被誉为“第一个揭起抗敌的旗帜,第一个领导了东北士兵们反叛了不抵抗命令,而向侵略者放射了第一枪”的中国将领。[7]江桥抗战被誉为在中国抗战中“打响第一枪”,并非偶然。当然,这丝毫不影响和否认在马占山领导江桥抗战前,其他东北爱国官兵和爱国人士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壮举,以及和马占山同时领导或参与过江桥抗战的其他爱国将士的贡献。

  在江桥抗战精神的鼓舞下,东北人民、齐齐哈尔人民坚持抗日斗争,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学者认为,江桥抗战是以马占山、谢珂为首的黑龙江省抗日军民,继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第一仗,是中国军民以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为主要敌人的首次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抗外敌侵略的第一战役,它极大地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对以后的全民族抗战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其在国际反侵略历史上的意义不可低估。80年前的江桥抗战及其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为中国人民所铭记,并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抗日军在嫩江桥大兴及三间房附近战斗死伤表》,载《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第58页。

  [2] 政协海伦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委员会编:《海伦文史资料》第2期,1989年版,第10页。

  [3][4]中央档案馆编:《东北“大讨伐”》,中华书局出版社,1989年版,第47页,第51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50—151页。

  [6]《海外侨胞与抗日战争》,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第81—82页。

  [7] 宓弘:《马占山将军访问记》,《月报》,1937年1月第1卷第1期。

  作者简介: 李蓉 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