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张兰生
发布时间:2025-07-18 14:32
来源:东北抗联
浏览次数: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张兰生

张兰生,原名包巨魁,满族,1909年6月10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幼年时先后就读于呼兰模范小学、呼兰中学。1928年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哈尔滨电业局电车厂,先当售票员,后当电车司机。
在封建军阀统治下,电车工人不仅毫无政治权利,经济上也饱受着种种残酷剥削。日本侵略者占领哈尔滨后,哈尔滨人民更是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张兰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恶行更是深恶痛绝。他积极参加电车工人的罢工斗争,用怠工、出车不卖票等方式和日伪反动当局展开了明争暗斗。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1932年迁到哈尔滨之后,更加重视哈尔滨电车厂工人的抗日斗争。省委职工部长金伯阳、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杨靖宇等时常到这里同张兰生等进步工人秘密接触,讲解革命道理和党的抗日主张。张兰生如久旱逢甘雨,阶级觉悟迅速提高,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共电业局支部秘密成立时当选为支部委员。从此,哈尔滨电车工人的斗争汇入到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滚滚洪流之中。
1933年4月2日,哈尔滨电车工人举行罢工,张兰生是罢工的组织者之一。他组织党团员、积极分子,画漫画、写标语、刻印《告哈尔滨市民书》等宣传品,向全市人民揭露日伪宪兵殴打工人的罪行,呼吁全市人民对工人的罢工给予支持。经过斗争,工人们的要求基本得到满足,罢工斗争获得胜利。
日伪统治者对工人们这一正义勇敢的举动十分震惊,他们派出大批警察、特务,加紧侦缉共产党员的活动。党组织考虑到张兰生的安全和工作需要,派他到珠河(今尚志市)抗日游击区工作,从此走上了抗日武装斗争的前线。
他先后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同赵尚志、李兆麟等领导成立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在珠河、宾县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率领珠河地区的广大军民粉碎了敌人于1934年冬和1935年春发动的“大讨伐”,组建了珠河县人民政府,壮大了游击队,在道北、道南、亚布力、苇河成立了区委,在延寿、方正成立了延方特别支部。1935年1月,他参与领导将哈东支队扩编成立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并坚决执行反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推动以第三军为核心的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的成立。
1935年夏,敌人调集重兵对珠河游击根据地开展大“讨伐”,日伪军在“讨伐”中实行“三光”政策,致使铁路南游击区三分之二以上成为一片焦土。珠河游击根据地和反日群众组织遭受严重破坏,游击根据地大部损失。9月10日,张兰生在珠河县道南柳树河子召开县委会议,提出了新的斗争策略和任务:赵尚志带第三军主力冲破敌重围向东活动,开辟新的游击区。张兰生和县委机关率第三军二团、三团留在珠河、宾县坚持斗争。
1936年5月,张兰生率珠河中心县委离开珠河,向下江一带转移。1936年9月,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及抗联第三、第六军党委联席会议在汤原县汤旺河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他当选为常委、宣传部长。1937年6月,北满临时省委在汤原县帽儿山召开执委扩大会议,决定改组临时省委,一致选举张兰生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
1938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极端困难时期。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开辟新的游击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决定组织抗联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主力部队向海伦地区远征。张兰生和李兆麟等一起,共同指挥领导了这次远征,粉碎了敌人妄图将抗联“聚歼”在三江的阴谋,开辟了黑嫩平原新游击区。
1939年4月12日,北满临时省委召开第二次执委会,将临时省委改为北满省委,张兰生当选为省委常委兼第三军政治部主任。此后,张兰生率部在依兰、通河、汤原一带坚持进行游击战争打击敌人。
1940年7月19日,日伪军“讨伐队”突然包围朝阳山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在突围战斗中,张兰生为掩护同志转移,坚持留在原地阻击敌人,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