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一师四团团长:隋相生
发布时间:2025-07-18 14:30
来源:东北抗联
浏览次数: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一师四团团长:隋相生

隋相生,1880年生于辽宁省桓仁县海清伙洛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里。因家里生活极端贫困,他幼年给富人家放牛,成年后以打短工维持生活。
1934年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部队来到桓仁,隋相生成为部队的地方工作员。他四处奔波,为部队传送情报,筹集粮草。
为更好地配合部队开展游击斗争,本溪、桓仁、兴京(今新宾)边界地带纷纷成立农民自卫队。53岁的隋相生参加自卫队,主要活动在哈塘沟、海清伙洛、大小青沟一带。
1935年夏,隋相生接受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一师军需部长韩震的指示,带领地方武装在马鞍子岭枪决大恶霸宋海山,在半截沟处死“棒子手”包文祥,当地群众拍手称快,更加拥护抗联的政策。
1936年3月2日,隋相生在仙人洞头道岭子参加韩震召集的会议。会议决定在几支地方武装的基础上组建一师第四团。但因有奸细向日军驻新宾县平顶山守备队告密,会议将要结束时被敌人包围了会场。隋相生参加了突围战斗,并与一部分人冲了出去,韩震在突围中牺牲。
韩震牺牲后,隋相生毅然担负起联络和组织地方武装的任务,为组建一师四团而努力。1936年4月,一师四团正式成立,他被师部任命为四团团长。从此,他率四团指战员活动在本溪、桓仁交界地区,依托山高林密,经常袭击日伪小股部队,劫击日伪运送军用物资的车辆,惩办汉奸特务。在隋相生的直接努力下,四团在战斗中锻炼成长,成为抗联一师的主力部队之一,在抗日游击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6年7月,隋相生率四团在桓仁、兴京一带加紧袭扰敌人,吸引敌人注意力,掩护一师主力部队西征,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日伪军对这支土生土长的抗日武装恨之入骨,多次调兵进行“围剿”,但由于该团惯于山区游击战,加之广大群众的支援,敌人始终未能击垮这支英雄的部队。
1937年12月上旬的一天,隋相生带十几名战士在本溪县洋湖沟的倒木沟抗联密营中休整,抗联一军军需部长兼一师政治部主任胡国臣和一师军需部一分队的二十几人来到这里住宿。 拂晓,在密营外站岗的两名岗哨因拢火取暖而被日伪军搜山部队发现,密营外骤然响起了枪声。
隋相生冲出密营后,发现密营已被数百名日伪军包围。他立即指挥战士们用火力阻止敌人的进攻,同时令部分战士保护胡国臣向沟口冲去。此时的沟口是一大片积水结冻的冰面,敌人早已将四、五挺机枪对准这里。战士们一冲上冰面,就遭到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一些战士中弹牺牲,胡国臣与警卫员也负伤倒地。隋相生见状带领几个战士向敌人的机枪阵地射击,敌人的机枪火力被吸引过来,沟口的指战员趁机冲了出去。而隋相生与身边的战士们冲到沟口冰面上时,被敌人的机枪子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