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资料

馆藏文物/ COLLECTION
参观服务/ VISITING SERVICE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16:00停止入馆
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
馆址:辽宁省本溪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预约电话:
024-46854706

抗联英豪李兆麟:用生命夺回我河山——访东北

2020-03-17 16:00来源:东北抗联浏览:

  抗联英豪李兆麟:用生命夺回我河山——访东北抗联将领李兆麟之女张卓亚

  《露营之歌》 图片由张卓亚提供

  《父辈的抗联》系列访谈之:访抗联将士后代张卓亚

  抗联英豪李兆麟:用生命夺回我河山

  ——访东北抗联将领李兆麟之女张卓亚

  新华网消息(记者王瑶)他,是在东北的原野上,和日寇作殊死搏斗的领导者;他,十余年来纵横哈东山地,驰骋龙江广原。

  他,是一位英雄,作战时勇敢沉着,危急时分也毫不慌张和动摇,常常出奇制胜,以少胜多。

  他就是,生前曾以“‘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夺回我河山”的豪言壮语,作为“振兴中华”的座右铭;在党的领导下,戎马驰骋在“辽、吉、黑”,率领抗日健儿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配合我军和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解放了全东北,“夺回我河山”的抗联英豪,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李兆麟。

  历史是尊严的。李兆麟最小的女儿张卓亚本着对历史的责任感,先后撰写了645篇博文,开始了对抗联历史的述说。

  运思出奇 横扫千军

  李兆麟生前有一本只有3500多字的自传,张卓亚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关于父亲的履历,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我在做传承和捍卫历史的工作,想试图从女儿的角度,与父亲作一次心灵交流。”

  李兆麟,化名张寿籛,1910年11月2日出生在辽宁辽阳县的一个纯朴而勤劳的农民家庭,因失学而每日早起晚归的做农事。少年的李兆麟,便在自己的书箱上镌刻下了“运思出奇,横扫千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929年秋,由本乡共产党员李农儒介绍,在党的影响之下参加了革命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到了北平参加抗日民众救国会,在平西一带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后回家乡组织抗日义勇军。1932年5月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到本溪煤矿从事工人运动。次年8月调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先后赴海伦、珠河等地参与创建抗日武装。

  1934年起,李兆麟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曾与赵尚志指挥打宾州,攻克五常堡,与李延禄部配合袭击洼洪,攻占林口,指挥老钱柜等战斗,创建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率部开展松嫩平原游击战,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

  1941年当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时,李兆麟和周保中等组织整训部队,继续坚持战斗,担任了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是李兆麟写的《露营之歌》,这支歌成为鼓舞东北抗联将士浴血奋战、艰苦斗争的有力武器。

  家与国的抉择

  张卓亚的母亲金伯文1930年参加革命,2005年病故。母亲在世的时候,在与母亲朝夕相处的60载,卓亚经常和母亲一起探讨关于父亲的事。在卓亚的心中,父亲的形象高大,一直很崇拜父亲。

  “我替母亲写回忆录的时候,我问过母亲关于父亲的很多问题,我父亲什么长相呢?我妈妈说很英挺,个子不是很高,高鼻梁,浓眉大眼的,长的很白净。”

  在金伯文回忆当中,丈夫李兆麟虽然一生很短暂,但是给她留下的印象却是很深的,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

  1937年7月7日母亲与父亲结婚,1940年入冬,母亲怀孕了。那个时候,所有的粮食和武器都要从敌人手里夺过来,母亲怀孕5个月的时候,大家没有粮食吃,就把树皮草根都吃了。

  “我母亲讲他们吃松树皮,怎么吃呢?把外面的老皮削掉,里面的嫩皮放在水里面煮。因为不消化,吃进去后大家大便都不通畅。有人说日本鬼子枪杀了杨靖宇的时候肚子里面都是树皮草根。我要告诉大家这是真的,抗联战士每个人肚子里面都没有东西,全部是树皮草根,但是他们抗日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母亲马上要临产,组织让她离开部队,让一个阿姨陪着生产。没想到,母亲和她的女战友两个人把留给她们的马杀了,把马皮和马肉都藏在山里面,留给了受伤的战士。

  就这样,冰天雪地里,扒开厚厚的积雪,母亲便躺在了一个军毯上生产了。这时,日本20多个关东军以为我父亲也在这里,紧追在后。为了摆脱敌人,母亲生完后脐带还来不及弄断,就跟着部队赶路了。一路上,走着走着胎盘掉了下来,就这样母亲之后经血不断,冰天雪地,呼呼的西北风,坐月子就更不用说了。

  “我问她孩子哭怎么办?母亲说每次打下县城之后,给一个大烟土,因为我们没有药品,孩子哭了,沾一点放在嘴上就不哭了。怕被周边的敌人发现,为了不让孩子不哭,就不断给他抹上大烟土,让他昏睡。”

  到了第二年,雪化了,孩子已经半岁了,会笑了,非常可爱。这个时候父亲从前线过来草拟文件,母亲心想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得多高兴啊。可没有想到,一天,趁母亲不注意,父亲就把孩子抱走,扔到了深山里。

  母亲发现孩子不见了,知道情况后一下子哭了出来。“你怎么能忍心,那是你亲生儿子,山里面夏天有一种非常大的蚊子,浑身都会咬出血,敌人尾随我们,我把他养活多不容易啊。”父亲非常严肃地说:“我告诉你,今天如果你敢把这个孩子抱回来,我当着你的面儿用枪打死,我不能让一个总指挥的儿子的哭声引来敌人,我要保全我的队伍继续抗日!”

  “听完母亲的这一段回忆后,我留下了眼泪。心想着父亲是有着怎样的襟怀,当家、国和天下同时要去选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想到的是他的战友而不是他的儿子。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伟大的人。这件事情让我对父亲的崇敬又深刻了许多。”卓亚现在回想起父亲丢弃她那未曾谋面的哥哥的那段往事,心中更多的是理解和感慨。

  抗联英豪李兆麟:用生命夺回我河山——访东北抗联将领李兆麟之女张卓亚

  我要评论

  图片由张卓亚提供

  血染哈尔滨

  “我父亲牺牲的时候我刚1岁零2个月,我是他们最小的女儿。他在哈尔滨最后战斗的时候,我母亲是他战友,我母亲带着我一直在他身边。我目睹了我父亲在哈尔滨192天的工作,最后的牺牲也目睹了,但是那个时候我太小了,没有记忆。我力图把这个记忆收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以一个女儿的心领会父亲的那段历史,我总是想哪天在梦里能梦到他多好啊!”

  1945年3月8日,父亲李兆麟参加哈尔滨市庆祝三八妇女节大会。父亲在大会上讲话,鼓励妇女们摆脱封建枷锁,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迎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到来。当时赢得与会妇女全场的掌声。

  当天晚上,父亲有些感冒,吃了药便早早的躺下了。这时冯仲云坐在他的床边,说:“最近敌人写恐吓信,扬言要杀你,不让你活着离开哈尔滨。你要注意了!”

  父亲说:“都说我是福将。仗打了无数,子弹都打在我的大衣、背囊上,都没有伤及皮肉。这次再遇到事,恐怕就没有那么便宜了。不过以我一个人流血,换来哈尔滨人民不流血,那也是值得的!”

  第二天一早,母亲为父亲熨烫衣服。父亲抱着卓亚,领着哥哥。衣服烫好后,父亲将卓亚交给母亲便离开了家。然而就是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李兆麟将军被害的噩耗传来,广大群众悲痛万分。送葬那天,为之送行的队伍就有十几万人。冯仲云等领导同志和抗联老战士怀着悲痛的心情,为他树起一个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有“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

  将士长眠 精神永驻

  现在的哈尔滨市中心的繁华地带,松花江畔,坐落着一个幽静的公园——兆麟公园,李兆麟将军长眠于此。

  “我现在已经70岁了,我很传统,每次去父亲的墓碑前看我父亲的时候都会跪拜,也会上香,有些人说这些‘四旧’,但我说这是‘民俗’。我母亲病故的时候我专程跑到哈尔滨父亲的墓碑面前跪下,告诉他,妈妈走了,什么时间走的。我觉得我父亲的灵魂在,我想用这种方式寄托哀思。”

  张卓亚说,在她的心中,东北抗日联军就是一支打不垮的队伍。东北抗日联军就是以最少的人数、最长的时间、最纯粹的信仰、最艰苦的毅力,在最残酷的环境下,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与最惨无人道的日本关东军打了14年之久,创下了历史之最。

  作为参加了14年抗击日寇战争全过程的抗联老战士,母亲金伯文经历了坎坷的一生。在临终前母亲曾经留下遗嘱:“我的一生,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所有牺牲的亲人。我没有什么遗产留给你,留下的只是历史。我将告诉你我一生信仰共产主义不改变!一生追随共产党不后悔!”

  这份遗嘱让卓亚如此的刻骨铭心。“牢记这部血写的历史,担负起传承和捍卫历史的责任。我将责无旁贷!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张卓亚于1945年1月13日出生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伯利) 维亚茨科耶村,也就是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步兵第88旅营地。当时正值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于是接生的苏联女军医就给眼前这个小宝贝起了卫国战争时期女英雄的名字‘卓娅’,一直沿用至今。

  转眼68年过去,卓亚最想说的一句话:天上人间试图与父亲做一次心灵交流。“我日夜思念的父亲李兆麟,请受女儿深深的叩拜!”

  张卓亚访谈实录

  我要评论

  2015年06月05日 08:21:49 来源:新华网

  李兆麟之女张卓亚。 尹一航摄

  记者:网友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看新华网访谈节目,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在庆祝胜利的时候,我们却不能忘却那一段艰辛的历史,不能忘却那些流血的人们,他们身处白山黑水,为了全民族的胜利,饱受风霜之苦。作为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生前曾以“‘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夺回我河山”的豪言壮志,作为“振兴中华”的座右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将军曾配合我军和苏联红军排除万难,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消灭日本关东军,解放了全东北。李兆麟将军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给中国人民的卫国战争,他的英名为我们所有人铭记心中。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李兆麟将军的女儿张卓亚女士,欢迎您。

  张卓亚: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记者:我们知道您的父亲李兆麟将军于1942年曾写下一份3700字的履历。您能够一口气将这份履历从头背到尾,当您第一次看到这个履历的时候是什么场景触动您?

  张卓亚:我第一次看到后,就一直在读,最后讲这份履历是我在父亲百年诞辰的时候,大家让我代表后人讲话,我与父亲的心灵沟通,这种沟通其实就是看到他履历之后琢磨来想我的父亲当时在想什么、他在做什么的一种感觉。这么多年来,这个履历我一直在研究,就像我父亲留下很多话给后人一样。

  记者:在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牺牲了,您那时候对父亲有印象吗?

  张卓亚:我的父亲牺牲的时候我刚1岁零2个月,是最小的女儿。问我了解父亲吗,那是不可能的。他在哈尔滨最后战斗的时候,我母亲是他战友,我母亲带着我一直在他身边,我目睹了我父亲在哈尔滨192天的工作,最后的牺牲都目睹了,但是那个时候我太小了,没有记忆,我力图想把这个记忆找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以一个女儿的心领会父亲在那个时候的丰功伟绩,我总是想哪天在梦里梦到他多好。

  记者:您母亲和父亲是战友,在一起之后更是并肩作战,母亲和您提您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吗?

  张卓亚:我的母亲是1930年参加革命,13岁的时候经历了共青团,最后参加了共产党。我母亲活的时候我曾经和她探讨,因为她病故是2005年,和她朝夕相处60年,我们谈的最多的还是我的父亲,在我的心中父亲的形象很高大,我一直很崇拜我的父亲。

  我替母亲写回忆录的时候,我问过母亲关于父亲的很多问题,我父亲什么长相呢?我妈妈说很英挺,个子不是很高,高鼻梁,浓眉大眼的,长的很白净。在我的母亲回忆当中,我父亲虽然一生很短暂,但是给她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父亲是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在北京入党,上大学的时候派回东北参与革命,一直打了14年的仗。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父亲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形象,那么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张卓亚:我母亲作为他的妻子又是他的战友和下属,多重的身份,我母亲生前写过回忆录,有一篇是回忆我的父亲,她很深情的描述这个事情。

  我记忆深刻的是我父亲在1937年7月和我母亲结婚,他们在结婚以前,我母亲在抗联11个军的4个军都工作过,从2军转到5军又转到3军,最后转到6军。有一次,母亲跟着交通员转移的时候,在一个山里遇到了我父亲。东北的深山冬天是齐胸的雪,非常寒冷,一般在山上生活的人是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人,打猎做一些肉食,他们叫这些人“把头”。他们在这个“把头”的家里面住了下来,有一个“把头”死在一个炕上,当时把我母亲吓坏了。这个时候我父亲就到了,我妈妈是一个朝鲜族人,她汉话说不好,问她怎么样,我妈妈说害怕的不得了。我父亲说不要害怕,其实世界上没有鬼,就是自己吓唬自己。我妈妈回忆道,这个张主任,当时是政治部主任,讲起故事来深入浅出的,他把无神论教给母亲。我母亲第一印象是父亲这个人既严肃又和蔼可亲,肚子里装了很多的东西。

  1940年母亲怀孕,我父亲调去前线,我母亲在被服厂。那个时候,所有的粮食和武器都要从敌人手里抢过来,母亲怀孕5个月的时候,大家没有粮食吃,就把树皮草根都吃了。我母亲讲他们吃松树皮,怎么吃呢?把外面的老皮削掉,里面的嫩皮放在水里面煮。因为不消化,吃进去后大家大便都不通畅。

  有人说日本鬼子枪杀了杨靖宇的时候肚子里面都是树皮草根。我要告诉大家这是真的,抗联战士每个人肚子里面都没有东西,全部是树皮草根,但是他们抗日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在断粮的50多天后,第一个倒下的是男同志,因为男同志的活动量大。于是女同志就出去捡东西,先给病号和受伤的同志吃,最后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连说话都说不出来了。我父亲说:“同志们不要灰心,今天我们就算饿死了,也要打日本,只要活下来,胜利了,我带你们去哈尔滨吃饺子、看京剧。”他很爱兵。我母亲说我父亲这个人骨子里面就是共产党人,随时随地都不忘记宣传党的主张,成了大家的主心骨。随后交通员带了一小袋子米,做成米汤给大家喝,挽救了几十条生命。

  我母亲马上要临产,组织让我母亲离开部队,让一个阿姨陪着生产。没想到,我母亲和她的女战友两个人把留给他们的马杀了,她说我们不把自己当成女同志,我们就是战士,要过冬了,杀了之后把马皮和马肉都藏在山里面,留给受伤的战士。

  分开行进后,日本20多个关东军以为我父亲也在这里,以为这是大部队,就紧追在后。冰天雪地里,把雪扒开,我母亲躺在军毯上生产了,生完后母亲脐带的另一头来不及弄断,就跟着部队走了。一路上走着走着胎盘就掉了下来,后来阿姨说这个胎盘不下来就完了。就这样我母亲在冰天雪地中把孩子生下了。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父亲最开始的时候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义无反顾的加入到革命事业当中。

  张卓亚:我父亲是1946年牺牲的,他留下一份简历,没有留下很多的故事。他从小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我的奶奶我见到过,奶奶非常好,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在1926年爷爷就遗弃了奶奶,奶奶把我父亲和整个大家族一起养活长大。父亲在农村小学上到7年,后来因为家境不好就辍学了,但是他的思想一直是活跃的。当时那个年代我看了一些回忆录,写到他们参加革命的时候是很生动的。那是个乱世,封建社会即将解体,国外的一些帝国主义借着中国那个时候政府的腐败无能也趁机入侵,整个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农村是广大的天地,任何的革命变革时期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接触一些革命先进的思想是很快的,我父亲是辍学之后在农村务农务了5年,他的特点就是很善于跟周围接触,善于言谈,再加上读了一些书,很愿意打抱不平,对当时的社会不满,他随时在寻找内心想寻找的火种,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父亲在年轻的时候,现在留下的遗物非常少,但是很珍贵,其中有一个遗物是他用毛笔画了一个一张大概的《禹治水事续图》,拿着这个图跟奶奶说:“我将来要学大禹,要为老百姓做事情,要做伟大的人。”这是他从小立下的志向,虽然他的一生只有36年。他牺牲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是福将,这次再遇到事就没有那么便宜了,但是以我一个人的流血换来整个哈尔滨和全国人民的不流血是值得的。”他在少年时期就开始立志要为人民做事情,他的确完成了他的夙愿。

  记者:在哈尔滨有一个兆麟公园,您会经常去吗?

  张卓亚:我这个人现在已经70岁了,我很传统。我看我父亲的时候会跪拜,也会上香,有些人说这些“四旧”,我在博客上面说这是“民俗”,这是中国民间的习俗。我母亲病故的时候我会专程跑到哈尔滨父亲的墓碑下面跪下告诉他,妈妈走了,什么时间走的。我觉得我父亲的灵魂在。我家里面其他亲人走了,我也会到墓碑前去说说,我想用这种方式去寄托哀思。我会让孩子陪着我,在附近找一个小宾馆住下,特意去祭拜,在中央大街一个人坐坐就回北京了。我不惊动任何人。我总是想,我们的父辈为人们打江山,不需要索取任何东西。我们单位的同事说,卓亚啊,我们经常在一起谈工作,你怎么没有说过你的父亲是李兆麟呢,我说你只要了解我的工作就好,不需要了解我的父亲。我们作为他的后人不要在他的身上摸黑,要让他永远留在人们心里。

  我退休了这么多年,一直在做传承的工作,历史的传承。我母亲在2005年去世的时候,她经受了很多的磨难,身体极差,多次她给我留遗嘱,让我刻骨铭心,她说“我要留下一些话,我这一辈子对得起党和人民,对得起我所有牺牲的亲人,我也对得起我的孩子们,我没有什么留下,留给你们,尤其是留给你,我只能留下书给你,这些书就是历史,别人可能不会管,你会管,我一辈子信仰共产主义不会改变,一辈子追随共产党不后悔。”我听了之后,眼泪就出来了。其实她就是一个抗联的普通战士,为什么她有这样的语言在临终之前留给我,我说不出来的佩服,用这样几句话把她的一生总结了。

  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是要把这个工作做起来。这个工作是说我父亲,我母亲的,说所有抗联故事。在东北战场上,能面对这么凶残的敌人,这些人都是精英,能留下历史的人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无名英雄。我总在说,这个历史是众人写的,不是李兆麟几个将军能写成的。只有把这部历史传承下来,让我们的后人记住。一个大禹治水治了13年让人们传承4千年,难道这些近代的英烈不比大禹伟大吗,他们足以让我们的后人传承下去。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这个民族就完了。而恰恰是这些人在中国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抒写了这样一部光荣的史诗,值得后人去传承。

  记者:您心目当中的抗联精神是什么样的?

  张卓亚:其实东北抗日联军就是一支打不垮的队伍,有人说他是失败的队伍,我说不是,他们就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都会不服输的队伍,留下的人是少数,大部分人都牺牲在战场,他们用血肉之躯阻挡了日本关东军,东北抗日联军就是以最少的人数、最长的时间、最纯粹的信仰、最艰苦的毅力,在最残酷的环境下,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与最惨无人道的日本关东军打了14年之久,创下了历史之最,请大家记住东北抗日联军的将士们。

  记者:谢谢张老师做客直播室给我们讲您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可以感受到您是一位非常坚强的人,我们能够更加感受到您的父亲李兆麟将军是一个更加坚强的人,我们一定要把这段历史传承下去,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