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

馆藏文物/ COLLECTION
参观服务/ VISITING SERVICE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16:00停止入馆
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
馆址:辽宁省本溪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预约电话:
024-46854706

靖宇马刀 杨靖宇使用过的马刀

2020-03-15 19:27来源:东北抗联浏览:

  靖宇马刀

  ——杨靖宇使用过的马刀

  靖宇马刀

 

  杨靖宇使用过的马刀

  杨靖宇

 

  抗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杨靖宇

  这件文物年代为20世纪三十年代,质地为铁,刀总长1.04米,刀身长0.90米,刀柄长0.14米,刀宽0.03米,现收藏于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这把马刀是杨靖宇于1936年在辽东“外三堡”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时使用过的。这把锈迹斑斑的马刀,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日历史,也记录了一位普通农家老人蒋国恩支持东北抗联的爱国事迹。

  在辽宁本溪、桓仁、新宾三县交界“外三堡”地区,当年是抗联一军在辽东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这里有个西河掌,杨靖宇率领的部队经常驻扎在此,被群众称为“红地盘”。村里有一个蒋家大户,住在村半山腰,房子30多间。1936年7月,杨靖宇率领部队来到这里,一向有强烈抗日愿望的蒋家户主蒋国恩欣然让部队住进了家里。一次,几个叛徒将一只毒野鸡炖好送给杨靖宇,被猎户出身的蒋国恩识破,杨靖宇趁势进行侦破并整顿队伍,将妄图叛乱的十几个投敌分子就地正法。从那以后,蒋国恩和杨靖宇以兄弟相称,蒋家成了“杨靖宇司令部”。蒋国恩经常把苞米用碾盘磨了后做成炒面放在车箱下带出村子,送给杨靖宇的部队。一次,他运送粮食被日伪军发现,严刑拷打下也没有泄漏抗联的行踪。1938年5月,杨靖宇在率部转战吉林前夕,特意将自己的马刀赠送给蒋国恩,以表达对蒋家抗日义举的谢意。为妥善保存,蒋国恩将马刀小心包好放到了西屋的房梁上。后来敌人来到蒋家进行报复,一把火将所有房屋烧毁。蒋家人事先得到消息急忙到山里躲避,可杨靖宇将军赠送的那把已被烧得只剩下了刀柄,被蒋国恩秘密藏到了磨盘下。蒋家后来便搬到了山下居住,蒋国恩老人去世后谁也不知晓那把马刀的事儿了。

  在东北抗联一军在辽宁地区的史料和地方志里,关于“蒋家大院”以及蒋国恩援助杨靖宇将军抗日的事迹屡见不鲜。一次,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馆长张鹏一带领文物征集组在“外三堡”地区,意外获得蒋家收藏杨靖宇马刀的重要线索。2006年3月初,征集人员来到新宾县拜访了著名抗联史专家、新宾县党史办主任曹文奇,并在他协助和帮助下,得知当地有一名搞收藏的姜先生珍藏一把抗联马刀。几经周折后,征集人员终于找到了姜先生,原来姜老先生是当地有名的收藏世家, 20多年前从西河掌村也喜欢收藏的一个蒋家后代手里得到了这把马刀,由于马刀的发现地点是在蒋家的老磨盘下,他认定是当年杨靖宇赠送给蒋国恩的那把马刀,于是便把它珍藏起来。听说馆征集组为这把马刀历尽艰辛,曾多次到这里寻访,便欣然将马刀赠送给抗联陈列馆,让它真正发挥抗战文物的历史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杨靖宇打鬼子和蒋国恩一家支持抗战的故事。

  之后,征集人员先后找到了蒋国恩的儿子蒋云才、杨靖宇的传令兵刘喜顺,进一步求证这把马刀。据年逾七十的蒋云才回忆说,他小时在一个冬天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看到过杨司令讲话,他披一件大衣,讲起话来声音洪亮,头上直冒热气。他出行骑马时挎着一把马刀,可能是为安全起见,父亲后来只说将军赠刀的事情,但放到哪里一直没有告诉我。家住抚顺市望花区的杨靖宇警卫员刘喜顺回忆说,当年自己因拳脚好在抗联部队给抗联一军一师副官李向山当警卫员,后被派到一军军部给杨靖宇当传令兵。老人见到马刀时眼睛一亮,激动地说:“当年我在杨司令身边,经常看到他骑着马,左跨这把大马刀,右挂镜面盒子炮,可威武了!”随即,老人手捧马刀一连唱了三首抗联歌曲,其中就有杨靖宇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将军长眠地下,马刀见证历史。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将军马刀,以其承载的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和当地民众对东北抗联的深厚情,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他的主人——杨靖宇将军沙场杀敌的英雄故事。